他势不两立!真以为守得住亭城?亭城一丢,你们个个都是人头落地!老夫尚且降,尔等敢有何言?”
亭城将士无一人敢应答,但亦无一人敢做投降的决断。正有些僵持,韩归雁自城墙飘然而上,踏在女墙,道:“知道你们为难,你们……好些人我还记得,若不好决断,我不强求。但若不再下决断,往日的生死兄弟,今后就是仇敌!宁家康是霍永宁亲信,才被派来驻守紧要的亭城。他平日可曾待你们有半点好处?这又是何苦。”
“小韩将军……”
韩归雁的现身,让亭城将士最后一点犹豫轰然消散,副将率先卸甲弃戈跪拜于地,余众皆降。
韩铁衣稳坐中军帐。这些日子来陷阵营攻略亭城,他便每日装模作样地随意攻打一番下卞关,只等亭城的消息。按他的估算,一月之内就能尘埃落定。
“将军,将军。小韩将军与吴公子已取下亭城一郡六县!只等将军军令,夹攻下卞关!”
“啊?怎地这般快?”韩铁衣大吃一惊!亭城地理重要,霍永宁必用亲信之人镇守。就算迅速强攻下亭城,还要多多善后方能将此地牢牢抓在手里。吴征不过将了两千军,韩铁衣着实想象不到。
“吴公子在亭城遇见老中书侍郎庞大人,捉拿亭城太守之后,说动庞大人降了。有庞大人出面,周边六县不费一兵一卒,皆降了。”于右峥喝了口水,喘着气道:“大秦哪,气数已尽了,根本无人可用,吴公子三言两语,亭城太守平日不积德,一下子众叛亲离。这等重要的地方,就用这般货色……”
“嘿嘿,好!”韩铁衣一敲书案,道:“你歇口气,立刻回复吴征,让他七日后夹攻下卞关。我这里有书信一封,你且带回。”
亭城失守的消息很快传至下卞关,作为粮草补给的要道失守,关内军士人心惶惶。韩铁衣加紧攻关,令关内不敢分兵前往亭城救援。下卞关的粮草原本还能支应三月,不想这一日盛军攻打正急,粮仓内忽又失火,待李路长分兵来救。粮秣先被火头烧去大半,还有小半泡了水,眼看不日就讲霉变,吃不得了……
下卞关军心动摇。七日之后,盛军两面夹攻,李路长不得已率军从关后突围,正撞着吴征领着陷阵营断秦军后路。山路狭窄,秦军一时不得过,李路长无可奈何,亲自带兵冲阵,令将士们自行突围而去。临行前嘱咐道:“可着将士们寻机逃命,也不必回成都了,回则必死,各自归乡去吧。”
李路长领着千余军冲阵,他原本就【身受重伤】,在吴征面前更是走不过两个回合,就被一剑刺穿肩头,惨呼着倒地。秦军作鸟兽散,漫山遍野地逃去了……
攻克下卞关与亭城,大秦朝野震动。川中四面的大山犹如天然的屏障,但是下卞关一丢,屏障便像被开了个口子。河堤一旦崩溃,河流涌入尚且泛滥成灾,何况一国。亭城战报雪片般传回成都,朝堂上下乱做一锅粥。内乱刚刚平息元气大伤的大秦,怎能敌得过携吞并燕国之势,志在一统天下的盛国?
盛军攻克下卞关之后,整军完毕,便麾军进逼子午关。盛军步调稳健,并不贪功冒进,看样子势必在拿下三关,彻底打通川中门户,站稳脚跟,再步步为营,蚕食川中。
子午关守将是霍永宁新近提拔,韩铁衣与吴征均不相识。盛军囤兵关下,吴征不时率军攻关。相比下卞关,子午关更加稳固,且有了亭城教训在先,守将更加小心戒备。吴征便未再率陷阵营朝其后路,断其粮道,只三不五时地亲身攻打,削弱守军的士气战意。
大秦皇宫里,灯火已有两月未曾熄灭,霍永宁晨间上朝,下了朝便在御书房,倦了累了,仍在御书房安歇。子午关战事如火如荼,他心中明白,两军看似相持,实则盛军始终留力。
“陛下,子午关焦灼不下,是否再派援军?”向无极忧心忡忡,也已许久未曾离开皇宫回府,就在御书房里吃住。
霍永宁呆了一呆,手中可用的兵马并不充裕,增兵并非没有考虑过。可若大军在三关覆没大半,又拿什么兵马来守川中。他默了默,道:“三关,能守住么?”
向无极语塞,不敢看霍永宁咄咄逼人的目光,道:“想不到小畜生居然耐得住,不来川中,只起兵攻关,可恨。”
“或许已经来过了……”霍永宁脸寒如铁,道:“耐得住,他真耐得住。怎生是好?”
“盛军势大,小畜生在军伍之中,我们没有可趁之机。况且……以如今盛军的军力,有没有小畜生,我军都难。”
“是么……”霍永宁悠悠出神,良久方道:“可只有杀了他,才有翻盘之机。”
“臣不解,请陛下解惑。”
“皇弟,盛军一路势如破竹,鲸吞燕国,多赖小畜生之功。他功高震主,张圣杰就算忍他一时,麾下那些人未必服气。朕,看小畜生暂无觊觎大位之心,他在,才震得住手下那帮人。他若不在了,祝雅瞳会怎么想,韩铁衣又会怎么想,张圣杰呢?”霍永宁睁开疲累至极的眼睛,道:“他们不生内乱,大秦,恐无机会。”
霍永宁之言有理有据,果然对吴征了解甚深。可说得简单,当今的吴征武功绝顶,身边高手如云,自顾尚且不暇,远望就要赶紧遁逃,又拿什么去杀了他。向无极知道自己无随机应变之能,道:“小畜生在军中,陛下可有良策。”
“或许,不妨冒一次险?这皇城里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在软红十丈里享受久了,皇弟,是否还有和当年一样,孤注一掷的勇气?”
霍永宁目光灼灼,向无极一惊,道:“陛下的意思是?再犯险一回,打他一个出其不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
亭城将士无一人敢应答,但亦无一人敢做投降的决断。正有些僵持,韩归雁自城墙飘然而上,踏在女墙,道:“知道你们为难,你们……好些人我还记得,若不好决断,我不强求。但若不再下决断,往日的生死兄弟,今后就是仇敌!宁家康是霍永宁亲信,才被派来驻守紧要的亭城。他平日可曾待你们有半点好处?这又是何苦。”
“小韩将军……”
韩归雁的现身,让亭城将士最后一点犹豫轰然消散,副将率先卸甲弃戈跪拜于地,余众皆降。
韩铁衣稳坐中军帐。这些日子来陷阵营攻略亭城,他便每日装模作样地随意攻打一番下卞关,只等亭城的消息。按他的估算,一月之内就能尘埃落定。
“将军,将军。小韩将军与吴公子已取下亭城一郡六县!只等将军军令,夹攻下卞关!”
“啊?怎地这般快?”韩铁衣大吃一惊!亭城地理重要,霍永宁必用亲信之人镇守。就算迅速强攻下亭城,还要多多善后方能将此地牢牢抓在手里。吴征不过将了两千军,韩铁衣着实想象不到。
“吴公子在亭城遇见老中书侍郎庞大人,捉拿亭城太守之后,说动庞大人降了。有庞大人出面,周边六县不费一兵一卒,皆降了。”于右峥喝了口水,喘着气道:“大秦哪,气数已尽了,根本无人可用,吴公子三言两语,亭城太守平日不积德,一下子众叛亲离。这等重要的地方,就用这般货色……”
“嘿嘿,好!”韩铁衣一敲书案,道:“你歇口气,立刻回复吴征,让他七日后夹攻下卞关。我这里有书信一封,你且带回。”
亭城失守的消息很快传至下卞关,作为粮草补给的要道失守,关内军士人心惶惶。韩铁衣加紧攻关,令关内不敢分兵前往亭城救援。下卞关的粮草原本还能支应三月,不想这一日盛军攻打正急,粮仓内忽又失火,待李路长分兵来救。粮秣先被火头烧去大半,还有小半泡了水,眼看不日就讲霉变,吃不得了……
下卞关军心动摇。七日之后,盛军两面夹攻,李路长不得已率军从关后突围,正撞着吴征领着陷阵营断秦军后路。山路狭窄,秦军一时不得过,李路长无可奈何,亲自带兵冲阵,令将士们自行突围而去。临行前嘱咐道:“可着将士们寻机逃命,也不必回成都了,回则必死,各自归乡去吧。”
李路长领着千余军冲阵,他原本就【身受重伤】,在吴征面前更是走不过两个回合,就被一剑刺穿肩头,惨呼着倒地。秦军作鸟兽散,漫山遍野地逃去了……
攻克下卞关与亭城,大秦朝野震动。川中四面的大山犹如天然的屏障,但是下卞关一丢,屏障便像被开了个口子。河堤一旦崩溃,河流涌入尚且泛滥成灾,何况一国。亭城战报雪片般传回成都,朝堂上下乱做一锅粥。内乱刚刚平息元气大伤的大秦,怎能敌得过携吞并燕国之势,志在一统天下的盛国?
盛军攻克下卞关之后,整军完毕,便麾军进逼子午关。盛军步调稳健,并不贪功冒进,看样子势必在拿下三关,彻底打通川中门户,站稳脚跟,再步步为营,蚕食川中。
子午关守将是霍永宁新近提拔,韩铁衣与吴征均不相识。盛军囤兵关下,吴征不时率军攻关。相比下卞关,子午关更加稳固,且有了亭城教训在先,守将更加小心戒备。吴征便未再率陷阵营朝其后路,断其粮道,只三不五时地亲身攻打,削弱守军的士气战意。
大秦皇宫里,灯火已有两月未曾熄灭,霍永宁晨间上朝,下了朝便在御书房,倦了累了,仍在御书房安歇。子午关战事如火如荼,他心中明白,两军看似相持,实则盛军始终留力。
“陛下,子午关焦灼不下,是否再派援军?”向无极忧心忡忡,也已许久未曾离开皇宫回府,就在御书房里吃住。
霍永宁呆了一呆,手中可用的兵马并不充裕,增兵并非没有考虑过。可若大军在三关覆没大半,又拿什么兵马来守川中。他默了默,道:“三关,能守住么?”
向无极语塞,不敢看霍永宁咄咄逼人的目光,道:“想不到小畜生居然耐得住,不来川中,只起兵攻关,可恨。”
“或许已经来过了……”霍永宁脸寒如铁,道:“耐得住,他真耐得住。怎生是好?”
“盛军势大,小畜生在军伍之中,我们没有可趁之机。况且……以如今盛军的军力,有没有小畜生,我军都难。”
“是么……”霍永宁悠悠出神,良久方道:“可只有杀了他,才有翻盘之机。”
“臣不解,请陛下解惑。”
“皇弟,盛军一路势如破竹,鲸吞燕国,多赖小畜生之功。他功高震主,张圣杰就算忍他一时,麾下那些人未必服气。朕,看小畜生暂无觊觎大位之心,他在,才震得住手下那帮人。他若不在了,祝雅瞳会怎么想,韩铁衣又会怎么想,张圣杰呢?”霍永宁睁开疲累至极的眼睛,道:“他们不生内乱,大秦,恐无机会。”
霍永宁之言有理有据,果然对吴征了解甚深。可说得简单,当今的吴征武功绝顶,身边高手如云,自顾尚且不暇,远望就要赶紧遁逃,又拿什么去杀了他。向无极知道自己无随机应变之能,道:“小畜生在军中,陛下可有良策。”
“或许,不妨冒一次险?这皇城里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在软红十丈里享受久了,皇弟,是否还有和当年一样,孤注一掷的勇气?”
霍永宁目光灼灼,向无极一惊,道:“陛下的意思是?再犯险一回,打他一个出其不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