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11
第八章 旧事翻波 洞若火烛
时节渐渐入了夏,天气一天比一天闷热起来。
盛军兵分两路齐攻子午,上庸两座关隘。原本囤重兵于子午关猛攻,于上庸一处牵制。吴征率陷阵营忽然出现在上庸,盛军军心大振,一鼓作气接连攻关五日。上庸关地处荒僻,年久失修,抵敌不住盛军浪潮般的攻势。四月末,盛军继攻克下卞关之后,又打破上庸关。
守护川中的三关已有两座关隘落入盛军手中,仅剩的子午关下盛军大军正在集结,雄伟坚固的关隘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
奇的是盛军围攻三关数月,至今川中并无大军支援,任由三关在围攻之下逐一陷落。大胜之余,盛军不免犯起嘀咕,不知道大秦打的什么主意。
今天下大势几乎已定,谁都知道川中孤守穷途,即便撑得一时,最终盛国将席卷八荒六合,一统天下。但在韩铁衣,吴征等前线大将,甚至是盛皇张圣杰眼中,从没有一刻看轻了霍永宁,认为川中之地可以轻而易举,传檄而定。
“三关之地,子午谷最为重要。这里城关最高,最坚固,囤驻的兵力最多。”韩铁衣点着地图,道:“若这里霍永宁还不派兵来救,我只能认为他准备放弃三关,彻底绝了争雄天下之心,准备固守川中险要山道,苟延残喘,或者,叫引颈待戮?”
“我可不信。”这话吴征不是第一回听到,自己不止一回同样这么想过。但霍永宁在大秦朝堂阴伏数十年,整个宁家二百年才终于等来出头之日,他绝不信这样的人会轻易束手就擒。就算他想醉生梦死,宁家的子侄肯不肯?
“若不是奸贼只采守势,坚守不出,我就在这里围而不歼。”韩归雁恨恨道。
大秦国内乱多年,兵力大损,原本军士就十分不足。围住子午关,等援兵到来一股一股地歼灭,待攻破子午关,川中将再无大战。
“我不这么看。敌军不出,照样可以消耗。而且,我们丁点儿都不急,急的是霍贼。”栾采晴对此有不同意见,道:“我们放缓攻关,霍贼迟早要派兵来救,再不派兵来救,他的皇位都坐不稳。一两年地消耗下去,将他拖垮在子午关,未尝不可。就是咱们的军士们苦一些,伤亡大一些罢了。”
“的确未尝不可。”韩铁衣很是赞同,目视吴征道:“你怎么看,忍得住么?”
吴征深思熟虑了一番,道:“我原本有意在攻打子午关时,抽身前往成都,听你们这么一说,在子午关多拖一拖是个办法。忍是忍得的,我们再想想怎生更好些。”
“那你可得早些想好咯。”韩铁衣点着地图道:“军士连番作战,人困马乏,我先分兵进驻周边诸县休整,养足士气。这些日子你就好好想清楚,若要潜入川中,我这里发兵,你随军先战上几场,才好动身。”
攻势进展顺利,吴征心中却有更多的犹疑。从川中传来的消息,霍永宁日常打理朝政,宁家的窝点仍然如前。邵承安不敢太过深入探查,仅从观感来看,宁家戒备依然小心谨慎。至于如何查出所有窝点,将宁家斩草除根,吴征至今依然束手无策。
就算多智如栾采晴,祝雅瞳,韩归雁,一样没有妥善的办法。
随军一道回县城住下,吴征心事重重,家眷们都知道他的心思,一时均无更多的言语可安慰。吴征不愿影响大家的心情,独自一人离开居所。
刚信步而行,于右峥前来道:“公子,按您吩咐已护送李路长将军至夷丘隐居。”
“那就好。霍贼说不准还要给他个力战殉国的重赏什么的。”
“公子好计策。”于右峥眼一瞄,低头行礼道:“林仙子。”
吴征示意于右峥先退下,回身道:“师娘。”
“征儿,你们在聊什么?川中有消息了么?”
吴征目光闪过一瞬的黯然,抬头强露出个轻松的笑道:“没有,他来报知李路长将军的事情。川中那边暂无进展,三关仅剩个子午关,霍贼一定要有动作,我们不着急。”
自打从建宁郡回来后,家眷们的心情虽常常一日数变,但一个个都放下了焦躁。即使没有妥善的好办法,都保有足够的耐心,唯独林锦儿不同。
祝雅瞳光明正大地“嫁”给吴征之后,整个吴府就剩下林锦儿一人形单影只。进发川中的计划,吴征不曾隐瞒,每回都将实情相告,林锦儿不置可否,吴征不敢多问。
但从林锦儿的落寞与近来日渐一日的憔悴面容,吴征知道她心中的煎熬。能互相宽慰的家眷们之间尚且时时心绪不佳,何况林锦儿。
看她今夜一身月白长衫,不施粉黛,长发仅用一条白绢束起,月光下更显楚楚可怜。吴征垂下头去不敢与她对视,心头像压了块大石,气都喘不上来。
“傻孩子。”林锦儿抬头抚着吴征的脸颊道:“师娘知道你尽了力,报仇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满屋的好娘子更不能有丁点损伤。莫急,莫急,师娘知道你的难处,不是在催你。”
“弟子知道。”吴征听林锦儿宽言,稍觉安慰,但知她亦是强行耐着心焦,心下更是不忍。
“师娘陪你走走吧?”
林锦儿罕有愿意出户活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
第八章 旧事翻波 洞若火烛
时节渐渐入了夏,天气一天比一天闷热起来。
盛军兵分两路齐攻子午,上庸两座关隘。原本囤重兵于子午关猛攻,于上庸一处牵制。吴征率陷阵营忽然出现在上庸,盛军军心大振,一鼓作气接连攻关五日。上庸关地处荒僻,年久失修,抵敌不住盛军浪潮般的攻势。四月末,盛军继攻克下卞关之后,又打破上庸关。
守护川中的三关已有两座关隘落入盛军手中,仅剩的子午关下盛军大军正在集结,雄伟坚固的关隘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
奇的是盛军围攻三关数月,至今川中并无大军支援,任由三关在围攻之下逐一陷落。大胜之余,盛军不免犯起嘀咕,不知道大秦打的什么主意。
今天下大势几乎已定,谁都知道川中孤守穷途,即便撑得一时,最终盛国将席卷八荒六合,一统天下。但在韩铁衣,吴征等前线大将,甚至是盛皇张圣杰眼中,从没有一刻看轻了霍永宁,认为川中之地可以轻而易举,传檄而定。
“三关之地,子午谷最为重要。这里城关最高,最坚固,囤驻的兵力最多。”韩铁衣点着地图,道:“若这里霍永宁还不派兵来救,我只能认为他准备放弃三关,彻底绝了争雄天下之心,准备固守川中险要山道,苟延残喘,或者,叫引颈待戮?”
“我可不信。”这话吴征不是第一回听到,自己不止一回同样这么想过。但霍永宁在大秦朝堂阴伏数十年,整个宁家二百年才终于等来出头之日,他绝不信这样的人会轻易束手就擒。就算他想醉生梦死,宁家的子侄肯不肯?
“若不是奸贼只采守势,坚守不出,我就在这里围而不歼。”韩归雁恨恨道。
大秦国内乱多年,兵力大损,原本军士就十分不足。围住子午关,等援兵到来一股一股地歼灭,待攻破子午关,川中将再无大战。
“我不这么看。敌军不出,照样可以消耗。而且,我们丁点儿都不急,急的是霍贼。”栾采晴对此有不同意见,道:“我们放缓攻关,霍贼迟早要派兵来救,再不派兵来救,他的皇位都坐不稳。一两年地消耗下去,将他拖垮在子午关,未尝不可。就是咱们的军士们苦一些,伤亡大一些罢了。”
“的确未尝不可。”韩铁衣很是赞同,目视吴征道:“你怎么看,忍得住么?”
吴征深思熟虑了一番,道:“我原本有意在攻打子午关时,抽身前往成都,听你们这么一说,在子午关多拖一拖是个办法。忍是忍得的,我们再想想怎生更好些。”
“那你可得早些想好咯。”韩铁衣点着地图道:“军士连番作战,人困马乏,我先分兵进驻周边诸县休整,养足士气。这些日子你就好好想清楚,若要潜入川中,我这里发兵,你随军先战上几场,才好动身。”
攻势进展顺利,吴征心中却有更多的犹疑。从川中传来的消息,霍永宁日常打理朝政,宁家的窝点仍然如前。邵承安不敢太过深入探查,仅从观感来看,宁家戒备依然小心谨慎。至于如何查出所有窝点,将宁家斩草除根,吴征至今依然束手无策。
就算多智如栾采晴,祝雅瞳,韩归雁,一样没有妥善的办法。
随军一道回县城住下,吴征心事重重,家眷们都知道他的心思,一时均无更多的言语可安慰。吴征不愿影响大家的心情,独自一人离开居所。
刚信步而行,于右峥前来道:“公子,按您吩咐已护送李路长将军至夷丘隐居。”
“那就好。霍贼说不准还要给他个力战殉国的重赏什么的。”
“公子好计策。”于右峥眼一瞄,低头行礼道:“林仙子。”
吴征示意于右峥先退下,回身道:“师娘。”
“征儿,你们在聊什么?川中有消息了么?”
吴征目光闪过一瞬的黯然,抬头强露出个轻松的笑道:“没有,他来报知李路长将军的事情。川中那边暂无进展,三关仅剩个子午关,霍贼一定要有动作,我们不着急。”
自打从建宁郡回来后,家眷们的心情虽常常一日数变,但一个个都放下了焦躁。即使没有妥善的好办法,都保有足够的耐心,唯独林锦儿不同。
祝雅瞳光明正大地“嫁”给吴征之后,整个吴府就剩下林锦儿一人形单影只。进发川中的计划,吴征不曾隐瞒,每回都将实情相告,林锦儿不置可否,吴征不敢多问。
但从林锦儿的落寞与近来日渐一日的憔悴面容,吴征知道她心中的煎熬。能互相宽慰的家眷们之间尚且时时心绪不佳,何况林锦儿。
看她今夜一身月白长衫,不施粉黛,长发仅用一条白绢束起,月光下更显楚楚可怜。吴征垂下头去不敢与她对视,心头像压了块大石,气都喘不上来。
“傻孩子。”林锦儿抬头抚着吴征的脸颊道:“师娘知道你尽了力,报仇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满屋的好娘子更不能有丁点损伤。莫急,莫急,师娘知道你的难处,不是在催你。”
“弟子知道。”吴征听林锦儿宽言,稍觉安慰,但知她亦是强行耐着心焦,心下更是不忍。
“师娘陪你走走吧?”
林锦儿罕有愿意出户活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