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清脆的声响。他明明什么话都尚未说,坐姿亦比方才多了些慵懒的意味,可便是如此姿态于无形之中散发着一股令人无法忽视的威严气场来,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畏惧之心来。“无需三思。这话,朕是宣告予你们知晓,不是商议。”
仅寥寥数言便已让几位阅历尚浅的文臣萌生出退意,纷纷趁着皇上还未注意到他们,略有些慌张地垂下头去。可那些个牵扯到家族利益的朝臣怎愿退?更有两朝元老习惯于倚老卖老,骤然抬首作辑,眉头紧皱,眸中皆是不赞同的凛然。“皇上,此事不可啊!”他挺直背脊,一副劝谏的姿态,“嫣家嫡女乃……乃是前朝皇帝之废后啊!一介被休弃之妇又有何资格再次登上皇后宝座?!皇上竟还要为了此女废黜六宫不再纳妃,这……如何能成体统!”
嫣昭昭只觉这些话入耳微刺,面前剥好壳的虾蟹放入嘴里味同嚼蜡,原本尚有几分兴致的眸中已蒙上一层黯然。她于案桌下拉了拉谢辞衍垂落下来的袖子,同他示意自己先行回去。她刚欲站起,手腕便蓦然被男人的大掌给攥住,指腹轻轻摩挲她的手背,似是在安抚于她,又似不愿让她离开。
她无法,只好坐下,眼观鼻鼻观心地似装作不在意他们的话。
谢辞衍眼神如炬,双眸微眯一一底下齐齐跪倒一片的朝臣与其家眷们。按理说,后宫之事乃是国事,家眷需退避,可他却故意将人给留了下来,便是要趁此机会杜绝了他们心中那些个莫须有的念想。“嫣家嫡女身份尊贵,出身名门,饱读诗书且知书达理,哪一点不配坐上皇后之位?”他嗤笑一声,“再者,大盛哪条律例写再嫁之女不得登上后位?”
盛国民风开放,从没有女子不得二嫁的规矩,更不应用女德与七出之条来框架住女子,若成亲后不幸,何不离开。
朝臣瞬然一噎,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面前的天子。只谢辞衍亦不让他再有继续开口的机会,径直道:“众卿想来还记得废帝吧?还记得他如何执政么?”
朝臣们面露难色,似是顾及此处还有女眷,更是不敢将那些话给说出口。“看来是记得。”他抬手,掌心稳稳握住了椅柄,背靠在龙椅上,平添一丝慵懒之感,更有江山皆在他掌中的帝王气场。“废帝后宫充盈至极,妃嫔住满东西六宫,终日流连后宫连早朝皆带着妃嫔伴驾,朝政之事一概不管。众卿可是要朕步他后尘?”
“皇上,不可!”底下文臣瞬然脸色大变,其中更是有人不顾殿前失仪脱口回答,察觉自己干了些什么后又慌忙垂头,生怕下一秒皇上便会治他的罪。他是眼看着废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之境的文臣之一,从前废帝的种种行经皆荒唐至极,桩桩件件皆可纳入史册遭万世唾弃!若不是当时还有摄政王监国处理朝政,盛国早已被敌军铲平,哪还有今日的繁华。
显然,谢辞衍此话一出,那些个原本想谏上一谏的文臣皆打起了退堂鼓,气焰也歇下去不少。已有一位因女色而自取灭亡的废帝,盛国万不可再出第二个。有此前车之鉴,皇上废黜后宫便也能接受了。
那老臣侧头,瞥了一眼身后的家眷,其中自己的妻子正不断悄然地给他使眼色,不断向他示意着身旁亦同样跪着的嫡长女。他见状,猛然一咬牙,回过头来劝诫着龙椅上的天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似家中长辈用心良苦地强硬。“皇上可考虑过子嗣?”
闻见“子嗣”二字,嫣昭昭交叠的手蓦然一紧,身子亦随之僵了起来。她本以为谢辞衍正专心一志地与朝臣们对抗,应是不会注意到她的才是,可却在她反应不自然的瞬息,宽大的掌心霍然覆上她微凉的手背上,轻轻拍着安抚于他,似于无声之中让她别担心,一切皆有他在。
嫣昭昭弯唇一笑,又怕遭人给看见,忙垂下头,视线落在他们相互交叠的手上。而后她指尖微动,将掌心朝上,反握住他的手。
谢辞衍指尖一颤,在反应过来后将她的手握得更紧。案桌下的缱绻并不被朝臣们知晓,像是一方小天地,只小小地容纳了二人的温情。他眉眼间的柔意在视线触及那群朝臣时便已然敛起,眸色微凉。“朕小的时候,先帝曾与朕说过一句话。”他略顿,复又开口,“帝王之位,应有能者居之。”
那进谏的老臣面色更是难看,正欲开口反驳,却又听年轻的天子道,“废帝为何被废,如何被废,想来众卿清楚得很。倘若,朕在拨乱反正之时废帝育有同他一模一样德行的皇子,你们是要将这大盛的江山交予他手上还是朕。”
底下一片静谧,不少朝臣已然动摇,已然没有了一开始言之凿凿的模样,唯有面面相觑的犹豫。“一国天子,不应只遵循皇家嫡系血脉。坐在龙椅上该是为百姓谋福祉,平战乱,让盛国繁华昌盛,这些都需要有能之辈才能做到。盛国,要的是一位有能力的明君,而非只有嫡系血脉的皇子。”
其中,还有好些两朝元老接受不了谢辞衍的这般说法,眉头紧蹙。他们迂腐守旧,始终认为嫡庶之分乃千差万别,以嫡庶血脉来分辨一个人的性子与能力,可一个人性子如何,从来看的皆不是嫡庶。
“而今,朕才是天子,是名正言顺的盛国之君。朕说的话,才是规矩才是你们作为臣子该谨遵的律例。”谢辞衍侧头,双眸含情地看了嫣昭昭一眼,将他们在案桌下交握的手给抬到案桌上来,任由他们看个清楚。“朕再说一遍,亦是最后一遍。”
他的嗓音低沉有力,像阵阵击打在众人心头之上的雷声,带着不可违抗的威严,更宛如一记记重锤,敲得他们连头都不敢往上抬。“朕将立嫣家嫡女嫣昭昭为盛国皇后,废除后宫,此后不再纳妃。”
“这,是圣旨。”谢辞衍一字一句道,嗓音多了丝丝狠厉,仿若还敢再有人谏言反对,将不得善果。
果然,此言一出,底下朝臣哪怕心中再是不愿,也只能将万千思绪先行按捺。即便是跪在最前头的老臣亦是咬牙俯身,双手交叠于额前,与其他人一起异口同声朗道:“臣,遵旨。”
(128)婚书
嫣昭昭封后之事已板上钉钉,圣旨一落,谢辞衍便迫不及待地吩咐下去大肆操办。礼部前去问询,天子的原话则是无需在意银钱,一切都要最好的,上至凤冠霞帔,下至细小的宴席膳食皆要顶好之物。
天子金口一开,皇宫上下之人皆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个个皆拎紧项上人头办差,生怕哪一步做错便会遭来灭顶之灾。
宫人们上下忙碌,着急的步履声时不时在殿门口响起,平添出一分真实来。直至现今,嫣昭昭皆尚存恍惚,那日谢辞衍掷地有声的一字一言犹在耳畔盘旋,每每想起,心头便暖上一分,嘴里泛着甜味儿,好似吃下了甜果子般,又甜又满足。
碧落见自家小姐又是愣愣地倚在软榻上,不由一笑,手里执扇走去为她扇风。“小姐,封后的圣旨已然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仅寥寥数言便已让几位阅历尚浅的文臣萌生出退意,纷纷趁着皇上还未注意到他们,略有些慌张地垂下头去。可那些个牵扯到家族利益的朝臣怎愿退?更有两朝元老习惯于倚老卖老,骤然抬首作辑,眉头紧皱,眸中皆是不赞同的凛然。“皇上,此事不可啊!”他挺直背脊,一副劝谏的姿态,“嫣家嫡女乃……乃是前朝皇帝之废后啊!一介被休弃之妇又有何资格再次登上皇后宝座?!皇上竟还要为了此女废黜六宫不再纳妃,这……如何能成体统!”
嫣昭昭只觉这些话入耳微刺,面前剥好壳的虾蟹放入嘴里味同嚼蜡,原本尚有几分兴致的眸中已蒙上一层黯然。她于案桌下拉了拉谢辞衍垂落下来的袖子,同他示意自己先行回去。她刚欲站起,手腕便蓦然被男人的大掌给攥住,指腹轻轻摩挲她的手背,似是在安抚于她,又似不愿让她离开。
她无法,只好坐下,眼观鼻鼻观心地似装作不在意他们的话。
谢辞衍眼神如炬,双眸微眯一一底下齐齐跪倒一片的朝臣与其家眷们。按理说,后宫之事乃是国事,家眷需退避,可他却故意将人给留了下来,便是要趁此机会杜绝了他们心中那些个莫须有的念想。“嫣家嫡女身份尊贵,出身名门,饱读诗书且知书达理,哪一点不配坐上皇后之位?”他嗤笑一声,“再者,大盛哪条律例写再嫁之女不得登上后位?”
盛国民风开放,从没有女子不得二嫁的规矩,更不应用女德与七出之条来框架住女子,若成亲后不幸,何不离开。
朝臣瞬然一噎,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面前的天子。只谢辞衍亦不让他再有继续开口的机会,径直道:“众卿想来还记得废帝吧?还记得他如何执政么?”
朝臣们面露难色,似是顾及此处还有女眷,更是不敢将那些话给说出口。“看来是记得。”他抬手,掌心稳稳握住了椅柄,背靠在龙椅上,平添一丝慵懒之感,更有江山皆在他掌中的帝王气场。“废帝后宫充盈至极,妃嫔住满东西六宫,终日流连后宫连早朝皆带着妃嫔伴驾,朝政之事一概不管。众卿可是要朕步他后尘?”
“皇上,不可!”底下文臣瞬然脸色大变,其中更是有人不顾殿前失仪脱口回答,察觉自己干了些什么后又慌忙垂头,生怕下一秒皇上便会治他的罪。他是眼看着废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之境的文臣之一,从前废帝的种种行经皆荒唐至极,桩桩件件皆可纳入史册遭万世唾弃!若不是当时还有摄政王监国处理朝政,盛国早已被敌军铲平,哪还有今日的繁华。
显然,谢辞衍此话一出,那些个原本想谏上一谏的文臣皆打起了退堂鼓,气焰也歇下去不少。已有一位因女色而自取灭亡的废帝,盛国万不可再出第二个。有此前车之鉴,皇上废黜后宫便也能接受了。
那老臣侧头,瞥了一眼身后的家眷,其中自己的妻子正不断悄然地给他使眼色,不断向他示意着身旁亦同样跪着的嫡长女。他见状,猛然一咬牙,回过头来劝诫着龙椅上的天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似家中长辈用心良苦地强硬。“皇上可考虑过子嗣?”
闻见“子嗣”二字,嫣昭昭交叠的手蓦然一紧,身子亦随之僵了起来。她本以为谢辞衍正专心一志地与朝臣们对抗,应是不会注意到她的才是,可却在她反应不自然的瞬息,宽大的掌心霍然覆上她微凉的手背上,轻轻拍着安抚于他,似于无声之中让她别担心,一切皆有他在。
嫣昭昭弯唇一笑,又怕遭人给看见,忙垂下头,视线落在他们相互交叠的手上。而后她指尖微动,将掌心朝上,反握住他的手。
谢辞衍指尖一颤,在反应过来后将她的手握得更紧。案桌下的缱绻并不被朝臣们知晓,像是一方小天地,只小小地容纳了二人的温情。他眉眼间的柔意在视线触及那群朝臣时便已然敛起,眸色微凉。“朕小的时候,先帝曾与朕说过一句话。”他略顿,复又开口,“帝王之位,应有能者居之。”
那进谏的老臣面色更是难看,正欲开口反驳,却又听年轻的天子道,“废帝为何被废,如何被废,想来众卿清楚得很。倘若,朕在拨乱反正之时废帝育有同他一模一样德行的皇子,你们是要将这大盛的江山交予他手上还是朕。”
底下一片静谧,不少朝臣已然动摇,已然没有了一开始言之凿凿的模样,唯有面面相觑的犹豫。“一国天子,不应只遵循皇家嫡系血脉。坐在龙椅上该是为百姓谋福祉,平战乱,让盛国繁华昌盛,这些都需要有能之辈才能做到。盛国,要的是一位有能力的明君,而非只有嫡系血脉的皇子。”
其中,还有好些两朝元老接受不了谢辞衍的这般说法,眉头紧蹙。他们迂腐守旧,始终认为嫡庶之分乃千差万别,以嫡庶血脉来分辨一个人的性子与能力,可一个人性子如何,从来看的皆不是嫡庶。
“而今,朕才是天子,是名正言顺的盛国之君。朕说的话,才是规矩才是你们作为臣子该谨遵的律例。”谢辞衍侧头,双眸含情地看了嫣昭昭一眼,将他们在案桌下交握的手给抬到案桌上来,任由他们看个清楚。“朕再说一遍,亦是最后一遍。”
他的嗓音低沉有力,像阵阵击打在众人心头之上的雷声,带着不可违抗的威严,更宛如一记记重锤,敲得他们连头都不敢往上抬。“朕将立嫣家嫡女嫣昭昭为盛国皇后,废除后宫,此后不再纳妃。”
“这,是圣旨。”谢辞衍一字一句道,嗓音多了丝丝狠厉,仿若还敢再有人谏言反对,将不得善果。
果然,此言一出,底下朝臣哪怕心中再是不愿,也只能将万千思绪先行按捺。即便是跪在最前头的老臣亦是咬牙俯身,双手交叠于额前,与其他人一起异口同声朗道:“臣,遵旨。”
(128)婚书
嫣昭昭封后之事已板上钉钉,圣旨一落,谢辞衍便迫不及待地吩咐下去大肆操办。礼部前去问询,天子的原话则是无需在意银钱,一切都要最好的,上至凤冠霞帔,下至细小的宴席膳食皆要顶好之物。
天子金口一开,皇宫上下之人皆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个个皆拎紧项上人头办差,生怕哪一步做错便会遭来灭顶之灾。
宫人们上下忙碌,着急的步履声时不时在殿门口响起,平添出一分真实来。直至现今,嫣昭昭皆尚存恍惚,那日谢辞衍掷地有声的一字一言犹在耳畔盘旋,每每想起,心头便暖上一分,嘴里泛着甜味儿,好似吃下了甜果子般,又甜又满足。
碧落见自家小姐又是愣愣地倚在软榻上,不由一笑,手里执扇走去为她扇风。“小姐,封后的圣旨已然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