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25
(129)大婚
精心筹备了月余的封后大典终于落成。这期间那些个朝臣们是没歇过要将自家女儿送入后宫的心思。哪怕天子已然在夜宴上说得明确,他们亦是咬着牙悄然使计,可却都一一败退。
明日便是封后大典,可却又与一般的大典不一样。谢辞衍不仅仅是封后,更是娶妻,所以他不违背祖制的繁琐礼节,但却加上了许多民间娶妻的习俗。
因着民间有男女不得在婚前十日见面的习俗,嫣昭昭已然有数日未曾见过谢辞衍了。从前想他了便可以直接去寻,可如今即便想也只能憋着,一日日掀着黄历,期待着与他大婚的那一日。
碧落灭了殿中烛火,她正欲就寝时,窗棂处却忽而传来点点细微的声响,她坐起身仔细倾听,好似有人在用小石子敲打着窗子。她掀开被子走到窗台处,只见窗外站着一抹熟悉的人影,多日思念的人忽而出现在眼前,她喜不自胜,正欲抬手打开窗时,却被男人给出声阻止。
“别开。”谢辞衍倚在窗棂旁,侧着身子细细瞧着殿内嫣昭昭的身影,眉眼不自觉柔和了下来,心头那空缺了好几日的缺口亦在这一刻被填得满满当当。“就这样看看你。”
他这么一说,嫣昭昭手上动作一顿,似也想起了那不能相见的习俗,也只好强忍心中的思念之意。只是那嫣红的小嘴还是不禁微微撅起,满脸皆写着不高兴。“那你怎么还过来。”
如此隔着一扇窗,更是让人抓心挠肝,明明想见之人就在面前,却无法相见以解思念。
“想我的昭昭想得无法入眠,来听听你的声音也是好的。”他何尝不想打开窗棂见她一眼,更想将她紧紧搂入怀中,可这些念头在想起那些不吉利的习俗后,还是给忍下,只想明日便是大婚之日。
听清他的话后,她双颊蓦然一烫,心亦在砰砰地狂跳不已。“谢辞衍……”仗着此时男人看不见自己,嫣昭昭胆子亦大了起来。“这几日不见,我才发觉我真的好思念你。”她瞥见窗外身影好似一僵,她双颊更红,还是继续说了下去。“从前,我与你刚初识时,我觉得即便再见不到你亦是无所谓的,我只要在这深宫中活下去便可。可却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从几日不见你会思念变成现下一日不见你都会不断在想你在作甚,会否也在思念于我。”
嫣昭昭手掌贴上那薄薄的窗户纸上,窗外男人见状亦下意识抬手覆了上去。“谢郎君,我予你,早已是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
谢辞衍喉头发涩,眸色瞧着要比外头的夜色还要黯上几分。他嗓音哑极,“昭昭乖,别招我。”
她再继续说下去,他怕是再顾不得什么习俗吉利,都要将眼前这窗棂给打开,将他心爱之人给楼入怀中。
嫣昭昭亦是双颊酡红,接着月色都可瞧见那微露出来的耳缘泛着绯红。她克制地咬了咬下唇,看着窗棂外的身影,却无法控制住心中不断泛起的悸动。终还是启唇,“谢郎君,你过来些。”
谢辞衍虽略有疑惑,却还是依言靠近了点。
“再近些。”
他又再凑近了些,整个身子皆贴在了窗棂上,脸庞几欲将要贴在那层窗户纸上。、
嫣昭昭这头亦在悄然靠近,与那道人影逐渐重合在一块,可她还是觉得不够,又道:“再贴近些。”
谢辞衍没法,只好依她所言更贴近窗棂,那薄唇已然贴上了窗户纸上,正欲开口问她想干什么时,却见眼前人影忽而凑近,唇上传来一丝丝暖意,稍纵即逝,又若有似无,快得宛若是他的错觉般。他尚在愣神,那亲了他一口又飞快移开的女子却忽而轻语,似情人间说着呢喃话般,“我等着谢郎君来娶我。”
还不等他说什么,嫣昭昭的身影便已飞快离开了窗棂处,只余谢辞衍一人满身燥热地立于凉风之中。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只觉一股炽热的火正于下腹中上下乱窜着。他无奈,脸上却不自觉轻笑出声,直起身子来亦轻声回应着,也不管她是否还在窗旁还能不能听见,“好。”
宫里已是花开的季节,花房为了这一日准备离开各式各样寓意吉利的花摆满了宫中,所到之处皆满目鲜花。
五更天刚过不久,夜色尚有些幽凉,窗棂支开,淡淡的花香顺着徐徐微风吹入寝殿内,弥漫开甜意。整个寝殿已是灯火通明,华美的宫灯一盏盏挂上,宫女们忙绿地来回进出,个个面带喜色。
嫣昭昭被簇拥坐在梳妆台前,身上穿着由十数位绣娘精心绣出来的鸳鸯双栖嫁衣。身后为她梳头的郑老太太是长安最有名的好命婆,夫妻恩爱白头,膝下子孙圆满,是谢辞衍特意请她过来为嫣昭昭梳妆。“臣妇为娘娘梳发,自此便与陛下恩爱两不疑,相伴至白头。”
嫣昭昭注视着铜镜。
铜镜略有些浑浊模糊,可却仍丝毫不减镜中人影的半分光彩,真真是宛如合欢花盛开般艳丽迷人,让人移不开双目。一双潋滟的眸中宛如缀入了莹莹星光,眉眼弯起时,似是点亮了一室的幽暗,眼角的泪痣亦添上丝丝惑人的妩媚,动人至极。
嫣昭昭家中族人皆移居城外,哪怕她大婚亦没有将他们给宣召归来。当迎亲队伍至殿门外时,便从郑老太太手里接过团扇。金柄绣着并蒂花开的团扇,扇柄处坠着长长的金丝流苏,极尽奢华。她举起团扇,贵族新娘出阁时,便会以团扇遮面,须得等到洞房花烛夜,宾客散尽后,与夫君相对时,才会放下团扇露出花容,此举便称之为“却扇礼”。
她本就住在这宫里,本想着由花轿将她送至养心殿即可。但谢辞衍却不愿,坚持让这大红花轿绕过长安一圈后再送入宫里来。他不愿俩人之间的大婚仅宫中知晓,他要让他的百姓们都瞧瞧盛国的皇后,更要嫣昭昭名正言顺地八抬大轿抬入宫里来。
喜乐一路吹响,不绝于耳。沿街百姓皆闻声围绕在繁华热闹的街头,欲一睹即将成为皇后的女子是何等殊容,可红绸只迎风吹起一角,看见精致绣着东珠的绣鞋,再看不见其他。
浩浩荡荡走过一圈后,再次入皇宫时,谢辞衍竟已然在宫门口等着她。男人未着龙袍,穿着一袭绛红色龙纹喜袍,腰系金玉带,头戴莽金冠,冷峻高华的脸上在看见她后蓦然眉眼柔和,狭长的凤眸勾勒着缱绻的笑意。
嫣昭昭有一瞬的失神,他为帝王,本应在正德殿候着,等着她一步步走上台阶,走到他身旁行册封礼才是,可他却早早地等在宫门处,叫她如何不感动。
谢辞衍走上前来,从一侧盘上取过秤杆,将轿子红绸撩起,亲自将女子给从花轿中接了出来,而后又退至一旁。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29)大婚
精心筹备了月余的封后大典终于落成。这期间那些个朝臣们是没歇过要将自家女儿送入后宫的心思。哪怕天子已然在夜宴上说得明确,他们亦是咬着牙悄然使计,可却都一一败退。
明日便是封后大典,可却又与一般的大典不一样。谢辞衍不仅仅是封后,更是娶妻,所以他不违背祖制的繁琐礼节,但却加上了许多民间娶妻的习俗。
因着民间有男女不得在婚前十日见面的习俗,嫣昭昭已然有数日未曾见过谢辞衍了。从前想他了便可以直接去寻,可如今即便想也只能憋着,一日日掀着黄历,期待着与他大婚的那一日。
碧落灭了殿中烛火,她正欲就寝时,窗棂处却忽而传来点点细微的声响,她坐起身仔细倾听,好似有人在用小石子敲打着窗子。她掀开被子走到窗台处,只见窗外站着一抹熟悉的人影,多日思念的人忽而出现在眼前,她喜不自胜,正欲抬手打开窗时,却被男人给出声阻止。
“别开。”谢辞衍倚在窗棂旁,侧着身子细细瞧着殿内嫣昭昭的身影,眉眼不自觉柔和了下来,心头那空缺了好几日的缺口亦在这一刻被填得满满当当。“就这样看看你。”
他这么一说,嫣昭昭手上动作一顿,似也想起了那不能相见的习俗,也只好强忍心中的思念之意。只是那嫣红的小嘴还是不禁微微撅起,满脸皆写着不高兴。“那你怎么还过来。”
如此隔着一扇窗,更是让人抓心挠肝,明明想见之人就在面前,却无法相见以解思念。
“想我的昭昭想得无法入眠,来听听你的声音也是好的。”他何尝不想打开窗棂见她一眼,更想将她紧紧搂入怀中,可这些念头在想起那些不吉利的习俗后,还是给忍下,只想明日便是大婚之日。
听清他的话后,她双颊蓦然一烫,心亦在砰砰地狂跳不已。“谢辞衍……”仗着此时男人看不见自己,嫣昭昭胆子亦大了起来。“这几日不见,我才发觉我真的好思念你。”她瞥见窗外身影好似一僵,她双颊更红,还是继续说了下去。“从前,我与你刚初识时,我觉得即便再见不到你亦是无所谓的,我只要在这深宫中活下去便可。可却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从几日不见你会思念变成现下一日不见你都会不断在想你在作甚,会否也在思念于我。”
嫣昭昭手掌贴上那薄薄的窗户纸上,窗外男人见状亦下意识抬手覆了上去。“谢郎君,我予你,早已是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
谢辞衍喉头发涩,眸色瞧着要比外头的夜色还要黯上几分。他嗓音哑极,“昭昭乖,别招我。”
她再继续说下去,他怕是再顾不得什么习俗吉利,都要将眼前这窗棂给打开,将他心爱之人给楼入怀中。
嫣昭昭亦是双颊酡红,接着月色都可瞧见那微露出来的耳缘泛着绯红。她克制地咬了咬下唇,看着窗棂外的身影,却无法控制住心中不断泛起的悸动。终还是启唇,“谢郎君,你过来些。”
谢辞衍虽略有疑惑,却还是依言靠近了点。
“再近些。”
他又再凑近了些,整个身子皆贴在了窗棂上,脸庞几欲将要贴在那层窗户纸上。、
嫣昭昭这头亦在悄然靠近,与那道人影逐渐重合在一块,可她还是觉得不够,又道:“再贴近些。”
谢辞衍没法,只好依她所言更贴近窗棂,那薄唇已然贴上了窗户纸上,正欲开口问她想干什么时,却见眼前人影忽而凑近,唇上传来一丝丝暖意,稍纵即逝,又若有似无,快得宛若是他的错觉般。他尚在愣神,那亲了他一口又飞快移开的女子却忽而轻语,似情人间说着呢喃话般,“我等着谢郎君来娶我。”
还不等他说什么,嫣昭昭的身影便已飞快离开了窗棂处,只余谢辞衍一人满身燥热地立于凉风之中。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只觉一股炽热的火正于下腹中上下乱窜着。他无奈,脸上却不自觉轻笑出声,直起身子来亦轻声回应着,也不管她是否还在窗旁还能不能听见,“好。”
宫里已是花开的季节,花房为了这一日准备离开各式各样寓意吉利的花摆满了宫中,所到之处皆满目鲜花。
五更天刚过不久,夜色尚有些幽凉,窗棂支开,淡淡的花香顺着徐徐微风吹入寝殿内,弥漫开甜意。整个寝殿已是灯火通明,华美的宫灯一盏盏挂上,宫女们忙绿地来回进出,个个面带喜色。
嫣昭昭被簇拥坐在梳妆台前,身上穿着由十数位绣娘精心绣出来的鸳鸯双栖嫁衣。身后为她梳头的郑老太太是长安最有名的好命婆,夫妻恩爱白头,膝下子孙圆满,是谢辞衍特意请她过来为嫣昭昭梳妆。“臣妇为娘娘梳发,自此便与陛下恩爱两不疑,相伴至白头。”
嫣昭昭注视着铜镜。
铜镜略有些浑浊模糊,可却仍丝毫不减镜中人影的半分光彩,真真是宛如合欢花盛开般艳丽迷人,让人移不开双目。一双潋滟的眸中宛如缀入了莹莹星光,眉眼弯起时,似是点亮了一室的幽暗,眼角的泪痣亦添上丝丝惑人的妩媚,动人至极。
嫣昭昭家中族人皆移居城外,哪怕她大婚亦没有将他们给宣召归来。当迎亲队伍至殿门外时,便从郑老太太手里接过团扇。金柄绣着并蒂花开的团扇,扇柄处坠着长长的金丝流苏,极尽奢华。她举起团扇,贵族新娘出阁时,便会以团扇遮面,须得等到洞房花烛夜,宾客散尽后,与夫君相对时,才会放下团扇露出花容,此举便称之为“却扇礼”。
她本就住在这宫里,本想着由花轿将她送至养心殿即可。但谢辞衍却不愿,坚持让这大红花轿绕过长安一圈后再送入宫里来。他不愿俩人之间的大婚仅宫中知晓,他要让他的百姓们都瞧瞧盛国的皇后,更要嫣昭昭名正言顺地八抬大轿抬入宫里来。
喜乐一路吹响,不绝于耳。沿街百姓皆闻声围绕在繁华热闹的街头,欲一睹即将成为皇后的女子是何等殊容,可红绸只迎风吹起一角,看见精致绣着东珠的绣鞋,再看不见其他。
浩浩荡荡走过一圈后,再次入皇宫时,谢辞衍竟已然在宫门口等着她。男人未着龙袍,穿着一袭绛红色龙纹喜袍,腰系金玉带,头戴莽金冠,冷峻高华的脸上在看见她后蓦然眉眼柔和,狭长的凤眸勾勒着缱绻的笑意。
嫣昭昭有一瞬的失神,他为帝王,本应在正德殿候着,等着她一步步走上台阶,走到他身旁行册封礼才是,可他却早早地等在宫门处,叫她如何不感动。
谢辞衍走上前来,从一侧盘上取过秤杆,将轿子红绸撩起,亲自将女子给从花轿中接了出来,而后又退至一旁。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