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10
第一章
那场雨,和她的喜帖
夏日的午后,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洗刷着城市的喧嚣。李默站在快递柜前,
手里捏着一个略显厚重的信封。他刚从工地下来,满身尘土,与周围光鲜的环境
格格不入。这个地址是他为了收件方便临时租的邮箱,很少有人知道。
回到狭小的出租屋,他撕开信封,一抹刺眼的红色滑落出来——是一张结婚
请柬。他漫不经心地翻开,目光却在触及新娘名字的瞬间凝固了。
林晚晚。
这个名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开了记忆深处那把沉重的大锁。
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十几年前的南方小村。村口的老槐树,潺潺的小溪,漫山
遍野的油菜花……还有那个总是跟在他身后,扎着两个羊角辫,怯生生喊他「默
哥哥」的小丫头——晚晚。
他们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他下河摸鱼,她在岸上提着桶;他上树掏鸟蛋,
她在下面紧张地张望;她被别的小孩欺负,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哪怕自己被打
得鼻青脸肿。夏天的夜晚,他们并排躺在晒谷场的草席上,数着满天繁星。晚晚
说过:「默哥哥,天上的星星真多,像不像我们以后要去的城市里的灯火?」
后来,他们一起上了镇里的中学。青春期的羞涩让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与她
形影不离,但那份懵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却在心底悄悄滋生。他知道她
爱看书,会省下早饭钱给她买她喜欢的《少年文艺》;她知道他打篮球容易饿,
总会偷偷在他书包里塞两个煮鸡蛋。
他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从村里走到镇上,再从镇上走到更远的地方。他甚
至偷偷想过,等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盖一间大房子,让晚晚住进去。
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高中毕业,李默家境贫寒,父亲病重,他不得不放
弃学业,随同乡进城打工。而成绩优异的晚晚,则继续求学。
离别的车站,晚晚哭成了泪人,塞给他一个亲手绣的平安符。「默哥哥,你
在外面好好的,等我。」她哽咽着说。
在城市的最底层,李默干过搬运工,当过餐馆服务员,后来在建筑工地扎了
根。几年里,他搬了无数次家,手机也丢过,最初还和晚晚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
系,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生活轨迹,让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他听说她考上了不
错的大学,由衷地为她高兴,却也清晰地感觉到,他们之间隔着的,不再只是村
口到村尾的距离。
他越来越不敢联系她。自己在工地上灰头土脸,而她的人生注定光明灿烂。
那份青梅竹马的情谊,被他小心翼翼地埋在了心底最深处,成了只有在夜深人静
时才敢翻出来回味一下的旧梦。
几年光阴,弹指而过。
李默深吸一口气,手指颤抖地掠过新娘的名字,目光艰难地移向旁边的新郎
一栏。
新郎:陈志强。
这个名字,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得他眼睛生疼。
陈志强,他的远房表哥。家境优渥,听说大学毕业后进了老家一个不错的单
位,端上了「铁饭碗」。在李默一家还为温饱挣扎时,表哥家已经是村里最早盖
起二层小楼的存在。
请柬印制精美,婚纱照上的晚晚穿着洁白的婚纱,美得不可方物,她依偎在
穿着笔挺西装的表哥怀里,笑容温婉幸福。而表哥志强,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
容,手稳稳地揽着晚晚的腰。
原来,那个机缘巧合,就是这张喜帖。原来,他深深藏在心底的女孩,他曾
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未来女主角,最终嫁给了他的表哥。
房间里寂静无声,只有窗外未停的雨声,淅淅沥沥,敲打在玻璃上,也敲打
在他的心上。没有歇斯底里的愤怒,也没有痛哭流涕的悲伤,只是一种巨大的、
空落落的茫然席卷了他。
他以为自己早已接受了现实的差距,但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那份深藏的
希望从未真正熄灭。而现在,这封喜帖,像一场最终宣判,彻底浇灭了他心底最
后一丝微弱的火苗。
他看着请柬上的日期,就在下周六,在老家县城的酒店。
他去吗?
他看着照片上晚晚幸福的笑脸,又想起表哥那稳妥的人生轨迹。也许,对晚
晚来说,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吧。稳定,体面,远离他这种漂泊无定、满身风雨的
生活。
李默缓缓将请柬合上,那抹刺眼的红色被他紧紧攥在手里。他走到窗边,看
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
青梅竹马是真的。
两小无猜是真的。
曾经的约定,在那一刻,也是真的。
只是,后来的他们,走散了。而如今,她找到了她的归宿,只是那个归宿,
恰好是他的表哥。
雨还在下,仿佛要冲刷掉过去所有的痕迹。李默知道,有些故事,早在不知
不觉中,就已经写好了结局。而他,只是迟到了几年,才收到这份来自过去的,
最终的「通知」。
那场婚礼,李默最终没有去。
他寄去了一份厚礼,附上一张简单的卡片:「祝幸福。」
城市继续运转,他将所有精力投入工作,从工地走上了项目管理岗位。岁月
磨平了少年的棱角,却磨不平心底那个名字。
三年后的一个秋天,李默因项目考察回到县城。
在新建的图书馆开幕仪式上,他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她。
林晚晚。
她站在靠窗的位置,阳光为她勾勒出柔和的光晕。比起少女时期的清瘦,现
在的她确实丰腴了些,但更显出一种成熟的韵致。
四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
第一章
那场雨,和她的喜帖
夏日的午后,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洗刷着城市的喧嚣。李默站在快递柜前,
手里捏着一个略显厚重的信封。他刚从工地下来,满身尘土,与周围光鲜的环境
格格不入。这个地址是他为了收件方便临时租的邮箱,很少有人知道。
回到狭小的出租屋,他撕开信封,一抹刺眼的红色滑落出来——是一张结婚
请柬。他漫不经心地翻开,目光却在触及新娘名字的瞬间凝固了。
林晚晚。
这个名字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开了记忆深处那把沉重的大锁。
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十几年前的南方小村。村口的老槐树,潺潺的小溪,漫山
遍野的油菜花……还有那个总是跟在他身后,扎着两个羊角辫,怯生生喊他「默
哥哥」的小丫头——晚晚。
他们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他下河摸鱼,她在岸上提着桶;他上树掏鸟蛋,
她在下面紧张地张望;她被别的小孩欺负,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哪怕自己被打
得鼻青脸肿。夏天的夜晚,他们并排躺在晒谷场的草席上,数着满天繁星。晚晚
说过:「默哥哥,天上的星星真多,像不像我们以后要去的城市里的灯火?」
后来,他们一起上了镇里的中学。青春期的羞涩让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与她
形影不离,但那份懵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却在心底悄悄滋生。他知道她
爱看书,会省下早饭钱给她买她喜欢的《少年文艺》;她知道他打篮球容易饿,
总会偷偷在他书包里塞两个煮鸡蛋。
他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从村里走到镇上,再从镇上走到更远的地方。他甚
至偷偷想过,等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盖一间大房子,让晚晚住进去。
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高中毕业,李默家境贫寒,父亲病重,他不得不放
弃学业,随同乡进城打工。而成绩优异的晚晚,则继续求学。
离别的车站,晚晚哭成了泪人,塞给他一个亲手绣的平安符。「默哥哥,你
在外面好好的,等我。」她哽咽着说。
在城市的最底层,李默干过搬运工,当过餐馆服务员,后来在建筑工地扎了
根。几年里,他搬了无数次家,手机也丢过,最初还和晚晚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
系,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生活轨迹,让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他听说她考上了不
错的大学,由衷地为她高兴,却也清晰地感觉到,他们之间隔着的,不再只是村
口到村尾的距离。
他越来越不敢联系她。自己在工地上灰头土脸,而她的人生注定光明灿烂。
那份青梅竹马的情谊,被他小心翼翼地埋在了心底最深处,成了只有在夜深人静
时才敢翻出来回味一下的旧梦。
几年光阴,弹指而过。
李默深吸一口气,手指颤抖地掠过新娘的名字,目光艰难地移向旁边的新郎
一栏。
新郎:陈志强。
这个名字,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得他眼睛生疼。
陈志强,他的远房表哥。家境优渥,听说大学毕业后进了老家一个不错的单
位,端上了「铁饭碗」。在李默一家还为温饱挣扎时,表哥家已经是村里最早盖
起二层小楼的存在。
请柬印制精美,婚纱照上的晚晚穿着洁白的婚纱,美得不可方物,她依偎在
穿着笔挺西装的表哥怀里,笑容温婉幸福。而表哥志强,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
容,手稳稳地揽着晚晚的腰。
原来,那个机缘巧合,就是这张喜帖。原来,他深深藏在心底的女孩,他曾
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未来女主角,最终嫁给了他的表哥。
房间里寂静无声,只有窗外未停的雨声,淅淅沥沥,敲打在玻璃上,也敲打
在他的心上。没有歇斯底里的愤怒,也没有痛哭流涕的悲伤,只是一种巨大的、
空落落的茫然席卷了他。
他以为自己早已接受了现实的差距,但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那份深藏的
希望从未真正熄灭。而现在,这封喜帖,像一场最终宣判,彻底浇灭了他心底最
后一丝微弱的火苗。
他看着请柬上的日期,就在下周六,在老家县城的酒店。
他去吗?
他看着照片上晚晚幸福的笑脸,又想起表哥那稳妥的人生轨迹。也许,对晚
晚来说,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吧。稳定,体面,远离他这种漂泊无定、满身风雨的
生活。
李默缓缓将请柬合上,那抹刺眼的红色被他紧紧攥在手里。他走到窗边,看
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
青梅竹马是真的。
两小无猜是真的。
曾经的约定,在那一刻,也是真的。
只是,后来的他们,走散了。而如今,她找到了她的归宿,只是那个归宿,
恰好是他的表哥。
雨还在下,仿佛要冲刷掉过去所有的痕迹。李默知道,有些故事,早在不知
不觉中,就已经写好了结局。而他,只是迟到了几年,才收到这份来自过去的,
最终的「通知」。
那场婚礼,李默最终没有去。
他寄去了一份厚礼,附上一张简单的卡片:「祝幸福。」
城市继续运转,他将所有精力投入工作,从工地走上了项目管理岗位。岁月
磨平了少年的棱角,却磨不平心底那个名字。
三年后的一个秋天,李默因项目考察回到县城。
在新建的图书馆开幕仪式上,他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她。
林晚晚。
她站在靠窗的位置,阳光为她勾勒出柔和的光晕。比起少女时期的清瘦,现
在的她确实丰腴了些,但更显出一种成熟的韵致。
四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