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了高大的栾树,茂密的枝叶间,不经意地露出嫩黄的花簇和红色的豆荚。在栾
树之间,偶尔会看到几株红枫和银杏,火红和金黄的秋叶,虽然不能说灿烂辉煌,
但也浓烈奔放。街边有一些写字楼,都不算高大,四五层而已。楼旁墙角下,还
有一串串的紫藤,花已经谢了,苍翠的绿叶依然茂盛。矮小的民居的围栏边,露
出了红色的泥土,还有一些干草,树枝,和枯叶。天竺葵还在开放着,白的,粉
的,红的,紫的,煞是好看。大海边的沙滩上,微风吹动着高大的棕榈树,发出
阵阵沙沙的响声。
太阳升高了,海面泛起粼粼的波光,惊动了一群海鸟。它们兴奋起来,一面
低低地盘旋,一面欢快地鸣叫。
街上矗立着喜来登大酒店,算是小城最高的建筑,俯瞰着低矮的民居和写
字楼。在第十八层的一间豪华客房里,一个女人站在宽大的落地窗前,神情专注
地眺望着大海。这个女人是美丽的,身材高挑饱满,皮肤白皙细腻。一头乌黑的
长发,被精心地梳向脑后,挽成一个发髻,诉说着许多端庄和成熟,而一副无框
眼镜,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更增加了几分娴静与知性。她的装束简单而考究:浅
蓝色的真丝衬衫,深灰色竖纹的西服套裙,还有肉色的长筒丝袜,和黑色的半高
跟皮鞋。这一切,不经意地表露了她的身份:跨国公司女性高管。这个女人就是
艾琳,本地一家制药公司的研发管。她今年三十五岁,在对年龄相对宽容的国
度,这只能算是中年的开始,甚至还可以说是青春的尾巴。美国人常常误判东亚
女性的年龄,特别是像艾琳这样美貌,优雅,保养适当,化妆得体的职业女性。
有几次,艾琳走访客户,前台甚至以为她是去实习的管理系学生,其实,艾琳不
仅早就罗敷有夫,而且还是一对儿女的妈妈。
湾的秋天是温暖的,很少有霜寒,可艾琳却不时感到阵阵寒意。她望着不
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下意识地抱紧了双臂。
艾琳来自大海的另一端,曾经是天津医学院的高才生。香港归那一年,她
飘洋过海来到南加州大学,用了四年的时间拿到了生化博士。毕业那年正赶上九
一一事件,由于艾琳的博士论文涉及到炭疽菌,她幸运地进入了一家生化制药公
司,在总部研发中心做科研。艾琳的学问做得不差,但并不是书呆子。她很快就
熟悉了美国的企业文化,并且相当现实地领悟到,做技术是没有多少出路的,要
想往上爬,必须走管理这架梯子。借着一个特殊的机会,艾琳说服了顶头上司,
也就是研发中心管,由公司出资供她去斯坦福,读在职工商行政管理硕士。当
时的管名叫皮埃尔,五十多岁,欧洲移民,是个老派的技术官僚,一直很欣赏
和支持艾琳。艾琳的选择没有错,两年后她就当上了项目管,坐进了单独的办
公室,而和她前后脚进来的老博士们,还在小方格里苦熬。再后来,皮埃尔升为
高级技术副总裁,艾琳便接替了上司,爬上了研发中心管的位置。很多同事对
此颇有微词,认为艾琳爬得太快,但又无能为力,谁让人家靠山硬,跟对了人呢?
当,当,当!
墙上的老式挂钟敲了整整十下。
艾琳慢慢地收目光,海浪,沙滩,棕榈,民居,最后,停在街对面的一座
灰色的建筑上。这是幢五层的写字楼,艾琳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她在那里整
整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地下室,是大型设备和蓝领工人休息处;一楼,是大会议
厅,普通实验室,和技术员办公处;二楼,是小会议室,精密实验室,和普通研
究员办公处,三楼,是高精密实验室和高级研究员办公处;四楼,是总部普通行
&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树之间,偶尔会看到几株红枫和银杏,火红和金黄的秋叶,虽然不能说灿烂辉煌,
但也浓烈奔放。街边有一些写字楼,都不算高大,四五层而已。楼旁墙角下,还
有一串串的紫藤,花已经谢了,苍翠的绿叶依然茂盛。矮小的民居的围栏边,露
出了红色的泥土,还有一些干草,树枝,和枯叶。天竺葵还在开放着,白的,粉
的,红的,紫的,煞是好看。大海边的沙滩上,微风吹动着高大的棕榈树,发出
阵阵沙沙的响声。
太阳升高了,海面泛起粼粼的波光,惊动了一群海鸟。它们兴奋起来,一面
低低地盘旋,一面欢快地鸣叫。
街上矗立着喜来登大酒店,算是小城最高的建筑,俯瞰着低矮的民居和写
字楼。在第十八层的一间豪华客房里,一个女人站在宽大的落地窗前,神情专注
地眺望着大海。这个女人是美丽的,身材高挑饱满,皮肤白皙细腻。一头乌黑的
长发,被精心地梳向脑后,挽成一个发髻,诉说着许多端庄和成熟,而一副无框
眼镜,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更增加了几分娴静与知性。她的装束简单而考究:浅
蓝色的真丝衬衫,深灰色竖纹的西服套裙,还有肉色的长筒丝袜,和黑色的半高
跟皮鞋。这一切,不经意地表露了她的身份:跨国公司女性高管。这个女人就是
艾琳,本地一家制药公司的研发管。她今年三十五岁,在对年龄相对宽容的国
度,这只能算是中年的开始,甚至还可以说是青春的尾巴。美国人常常误判东亚
女性的年龄,特别是像艾琳这样美貌,优雅,保养适当,化妆得体的职业女性。
有几次,艾琳走访客户,前台甚至以为她是去实习的管理系学生,其实,艾琳不
仅早就罗敷有夫,而且还是一对儿女的妈妈。
湾的秋天是温暖的,很少有霜寒,可艾琳却不时感到阵阵寒意。她望着不
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下意识地抱紧了双臂。
艾琳来自大海的另一端,曾经是天津医学院的高才生。香港归那一年,她
飘洋过海来到南加州大学,用了四年的时间拿到了生化博士。毕业那年正赶上九
一一事件,由于艾琳的博士论文涉及到炭疽菌,她幸运地进入了一家生化制药公
司,在总部研发中心做科研。艾琳的学问做得不差,但并不是书呆子。她很快就
熟悉了美国的企业文化,并且相当现实地领悟到,做技术是没有多少出路的,要
想往上爬,必须走管理这架梯子。借着一个特殊的机会,艾琳说服了顶头上司,
也就是研发中心管,由公司出资供她去斯坦福,读在职工商行政管理硕士。当
时的管名叫皮埃尔,五十多岁,欧洲移民,是个老派的技术官僚,一直很欣赏
和支持艾琳。艾琳的选择没有错,两年后她就当上了项目管,坐进了单独的办
公室,而和她前后脚进来的老博士们,还在小方格里苦熬。再后来,皮埃尔升为
高级技术副总裁,艾琳便接替了上司,爬上了研发中心管的位置。很多同事对
此颇有微词,认为艾琳爬得太快,但又无能为力,谁让人家靠山硬,跟对了人呢?
当,当,当!
墙上的老式挂钟敲了整整十下。
艾琳慢慢地收目光,海浪,沙滩,棕榈,民居,最后,停在街对面的一座
灰色的建筑上。这是幢五层的写字楼,艾琳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她在那里整
整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地下室,是大型设备和蓝领工人休息处;一楼,是大会议
厅,普通实验室,和技术员办公处;二楼,是小会议室,精密实验室,和普通研
究员办公处,三楼,是高精密实验室和高级研究员办公处;四楼,是总部普通行
&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