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齐雪深吸一口气,独自朝着赵婆婆家走去。
刚踏进院子,就见赵婆婆拉着脸坐在屋门口的小凳上择菜,显然已听到了风声。
“我以为你不回来了呢,”她声音如三个月没承雨露的黄土一样干硬,“这一大早的,是去哪儿做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跟那外来的野汉子鬼混到天亮?”
齐雪心下一紧,知道最难的一关来了,赵婆婆对她有恩,她不怕被责怪,只是愧疚,因而垂下眼,无力承受赵婆婆锐利的视线,声音放低了些:
“婆婆,您别生气。我和薛意……我们俩都想成个家,他愿意娶,我愿意嫁。虽然……我不是您亲生的,但是您收留我,是我的再生母亲,我把您当亲妈,求您成全我们吧!我……我会经常回来看您。”
齐雪说完才敢抬眸,眼里并没有飞舞的光彩,只有坦白的平静和放松。
“成全?”赵婆婆气愤着将手里的菜摔进篮子里,佝偻着身子站起,指着齐雪的鼻子气得声音发颤:
“你以为天下有白吃的饭?我供你吃穿,是我闲得慌?你倒好,没照顾过我儿子一天也就算了,竟然当白眼狼去攀别的高枝!你脸皮也太厚了!”
齐雪被骂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鞠着躬听矮自己一个头的赵婆婆数落。
正不知如何应着,里屋的门帘被掀开了,赵清和摸索着门框走了出来,神色平静:“娘,灶上的水沸了许久,您不是说今日要包饺子吗?再不下面,怕是要煮烂了。”
赵婆婆闻言狠狠地瞪了齐雪一眼,顾着饭食便骂骂咧咧地转身去了厨房。
院子里骤然静了许多。
赵清和面向齐雪的方向微微颔首,从袖中摸出一个小巧的布袋递过来,动作流畅,好似常人一般。
“齐姑娘,”他声音温和,听不出丝毫怨怼,“一点心意,不多,你说把我娘当母亲,我自然也是你娘家人,就当是给你的添妆。祝你幸福。”
齐雪怔怔地接过那布袋,看着小却沉,手心被铜钱隔着布袋硌得生疼。
“赵大哥,我……”喉咙像堵满了碎玻璃。
赵清和轻笑,摇了摇头,回身熟练地循着来路进了屋内。
齐雪攥紧了钱袋,赵清和没有再拉着她去吃饺子。
平日他都会惦记着她,要她吃热乎的,如今是默许她趁现在离开了。
(三)按印
走出赵家有一阵子,齐雪后知后觉自己还不知道薛意家具体在村尾哪一处。
方才分别时,他只那么利落地一扬下颌,她便理所当然地以为方向明确。
如今真要自己寻去,才发现村尾屋舍零星散落,她根本无从辨认。
无奈,她只得折返两人清晨分开的岔路,凭着模糊的记忆,往薛意离开的方向走去。
心里正盘算着若找错了门该如何解释,却见前方不远处一户人家外围着好些村民。
齐雪脚步一顿,正想着如何绕开,一个眼见的妇人已瞧见她,立刻招手高呼:“齐姑娘!这边,快过来!”
原来是村长听闻了薛意要成亲的消息,特意请了村里主持过红白事的孙婆婆过来,要帮他们在溪口村丁口册上落籍,将这桩婚事记下,一如此前的无数桩姻缘,对乡里人来说,能够互相扶持度过艰苦的岁月,是头等大事。
人群中央,薛意身量高出旁人不少,即使被团团围住,齐雪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压低落在村长手中那本泛黄的册子上,似在专注聆听,只在关键处简短应一声“嗯。”
见齐雪过来,人群自发让开一条道,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她面子薄,况且这也不是旁人那些真心相许的婚姻,齐雪没底气,也被看得有些不自在,微微垂下了头。
村长抚着胡须笑道;“好了,新娘子既然来了,便快些将这手续办妥。齐姑娘,过来在这名下按个手印。”
几个好事的婶子见状,也跟着起哄:
“薛意,还不快叫你媳妇儿按印!”
“就是,快让你娘子过来画押呀!”
回来的路上,薛意曾想过该如何称呼她。
连名带姓地叫“齐雪”,在眼下这场合显得过于疏离。若随外人唤“齐姑娘”,同样不合时宜。至于“小雪”这一类亲昵的称呼,只是放在心底想一下,他难免有滞涩之感。
他此生从未与任何人有过这般牵扯。
他尚未想好,也未曾呼唤过她一次。
此刻,薛意视线掠过齐雪微红的耳根和局促着勾紧衣角的指尖,再落回村长手边那盒殷红的印泥上。
众目睽睽,容不得迟疑。
薛意抬眼望向齐雪,声音不高,却清晰得让在场每一个人都听得明白。
“娘子,过来按印。”
语调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却也不像命令那般生硬冰冷。
齐雪只觉得耳畔那些嘈杂的起哄声倏然淹没,她能清楚地感知自己轻颤的眼睫和流转的眸光,循着那声呼唤抬起眼。
他也正看着她,眼里犹如倒映着夜色的深潭,仿佛有什么东西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好荒唐。齐雪这么想,怎么就把自己嫁出去了呢?
曾几何时,自己还依偎在长辈的怀里,说自己找到男朋友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过目。
可是那男人唤自己娘子,还是让她整个人如静湖之下惊雷,表面须强装镇定,内心却涟漪四散,从此再无平复的可能。
她按下手印,不再去想其他。
(四)同床共枕
村长与孙婆婆手指沾了唾液来回翻动黄历,斟酌半晌,最终选定了半月后的一日。
“这日宜婚嫁,是个吉日。”孙婆婆说着,悄悄打量着两个年轻人的神色。
两位老人心里都有些没底,村中年轻人如今越发有自己的主意,何况是薛意这般来历不明的外乡人。
没曾想,齐雪只乖巧地点了头,眼中还有几分对神算子一样的崇拜。
薛意亦无异议,只道:“听凭安排。”
眼见此事如此顺利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齐雪深吸一口气,独自朝着赵婆婆家走去。
刚踏进院子,就见赵婆婆拉着脸坐在屋门口的小凳上择菜,显然已听到了风声。
“我以为你不回来了呢,”她声音如三个月没承雨露的黄土一样干硬,“这一大早的,是去哪儿做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跟那外来的野汉子鬼混到天亮?”
齐雪心下一紧,知道最难的一关来了,赵婆婆对她有恩,她不怕被责怪,只是愧疚,因而垂下眼,无力承受赵婆婆锐利的视线,声音放低了些:
“婆婆,您别生气。我和薛意……我们俩都想成个家,他愿意娶,我愿意嫁。虽然……我不是您亲生的,但是您收留我,是我的再生母亲,我把您当亲妈,求您成全我们吧!我……我会经常回来看您。”
齐雪说完才敢抬眸,眼里并没有飞舞的光彩,只有坦白的平静和放松。
“成全?”赵婆婆气愤着将手里的菜摔进篮子里,佝偻着身子站起,指着齐雪的鼻子气得声音发颤:
“你以为天下有白吃的饭?我供你吃穿,是我闲得慌?你倒好,没照顾过我儿子一天也就算了,竟然当白眼狼去攀别的高枝!你脸皮也太厚了!”
齐雪被骂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鞠着躬听矮自己一个头的赵婆婆数落。
正不知如何应着,里屋的门帘被掀开了,赵清和摸索着门框走了出来,神色平静:“娘,灶上的水沸了许久,您不是说今日要包饺子吗?再不下面,怕是要煮烂了。”
赵婆婆闻言狠狠地瞪了齐雪一眼,顾着饭食便骂骂咧咧地转身去了厨房。
院子里骤然静了许多。
赵清和面向齐雪的方向微微颔首,从袖中摸出一个小巧的布袋递过来,动作流畅,好似常人一般。
“齐姑娘,”他声音温和,听不出丝毫怨怼,“一点心意,不多,你说把我娘当母亲,我自然也是你娘家人,就当是给你的添妆。祝你幸福。”
齐雪怔怔地接过那布袋,看着小却沉,手心被铜钱隔着布袋硌得生疼。
“赵大哥,我……”喉咙像堵满了碎玻璃。
赵清和轻笑,摇了摇头,回身熟练地循着来路进了屋内。
齐雪攥紧了钱袋,赵清和没有再拉着她去吃饺子。
平日他都会惦记着她,要她吃热乎的,如今是默许她趁现在离开了。
(三)按印
走出赵家有一阵子,齐雪后知后觉自己还不知道薛意家具体在村尾哪一处。
方才分别时,他只那么利落地一扬下颌,她便理所当然地以为方向明确。
如今真要自己寻去,才发现村尾屋舍零星散落,她根本无从辨认。
无奈,她只得折返两人清晨分开的岔路,凭着模糊的记忆,往薛意离开的方向走去。
心里正盘算着若找错了门该如何解释,却见前方不远处一户人家外围着好些村民。
齐雪脚步一顿,正想着如何绕开,一个眼见的妇人已瞧见她,立刻招手高呼:“齐姑娘!这边,快过来!”
原来是村长听闻了薛意要成亲的消息,特意请了村里主持过红白事的孙婆婆过来,要帮他们在溪口村丁口册上落籍,将这桩婚事记下,一如此前的无数桩姻缘,对乡里人来说,能够互相扶持度过艰苦的岁月,是头等大事。
人群中央,薛意身量高出旁人不少,即使被团团围住,齐雪还是一眼就看到了他。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压低落在村长手中那本泛黄的册子上,似在专注聆听,只在关键处简短应一声“嗯。”
见齐雪过来,人群自发让开一条道,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她面子薄,况且这也不是旁人那些真心相许的婚姻,齐雪没底气,也被看得有些不自在,微微垂下了头。
村长抚着胡须笑道;“好了,新娘子既然来了,便快些将这手续办妥。齐姑娘,过来在这名下按个手印。”
几个好事的婶子见状,也跟着起哄:
“薛意,还不快叫你媳妇儿按印!”
“就是,快让你娘子过来画押呀!”
回来的路上,薛意曾想过该如何称呼她。
连名带姓地叫“齐雪”,在眼下这场合显得过于疏离。若随外人唤“齐姑娘”,同样不合时宜。至于“小雪”这一类亲昵的称呼,只是放在心底想一下,他难免有滞涩之感。
他此生从未与任何人有过这般牵扯。
他尚未想好,也未曾呼唤过她一次。
此刻,薛意视线掠过齐雪微红的耳根和局促着勾紧衣角的指尖,再落回村长手边那盒殷红的印泥上。
众目睽睽,容不得迟疑。
薛意抬眼望向齐雪,声音不高,却清晰得让在场每一个人都听得明白。
“娘子,过来按印。”
语调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却也不像命令那般生硬冰冷。
齐雪只觉得耳畔那些嘈杂的起哄声倏然淹没,她能清楚地感知自己轻颤的眼睫和流转的眸光,循着那声呼唤抬起眼。
他也正看着她,眼里犹如倒映着夜色的深潭,仿佛有什么东西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好荒唐。齐雪这么想,怎么就把自己嫁出去了呢?
曾几何时,自己还依偎在长辈的怀里,说自己找到男朋友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过目。
可是那男人唤自己娘子,还是让她整个人如静湖之下惊雷,表面须强装镇定,内心却涟漪四散,从此再无平复的可能。
她按下手印,不再去想其他。
(四)同床共枕
村长与孙婆婆手指沾了唾液来回翻动黄历,斟酌半晌,最终选定了半月后的一日。
“这日宜婚嫁,是个吉日。”孙婆婆说着,悄悄打量着两个年轻人的神色。
两位老人心里都有些没底,村中年轻人如今越发有自己的主意,何况是薛意这般来历不明的外乡人。
没曾想,齐雪只乖巧地点了头,眼中还有几分对神算子一样的崇拜。
薛意亦无异议,只道:“听凭安排。”
眼见此事如此顺利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