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更因其地势得天独厚,常有文人雅士在此流连吟咏。数年前,碧月诗社在此成立,据说当日蒙蒙细雨,楼宇外墙的青砖灰瓦隐约泛着湿润的光泽,醉仙楼的楼窗皆以青玉镶嵌,映出淡淡的碧色光晕,诗社之名因此而定。
每月初十,京中官家闺秀聚于楼中高阁,题诗唱和,成为京师一大盛事。
醉仙楼明面上的东家,是京城首富马东山。马家富甲一方,经营盐铁、布匹、茶叶诸多生意,手眼通天。然而,京兆府早已知晓,醉仙楼背后的实际东家,远不止马东山一人。传言这楼的股份分散在七八家皇亲国戚与朝中重臣手中,其间牵扯错综复杂,据说连皇城之中,都有人占有了醉仙楼的股份。
正因如此,醉仙楼虽地处繁华,却极少发生滋事之事。无论是三教九流,还是达官贵人,到了醉仙楼都要收敛锋芒。楼中掌柜、伙计更是谨慎,绝不轻易招惹是非。也因如此,这里也成为官商互通、权贵结交的最佳场所。据说醉仙楼有外七楼和内七楼之分。坊间传闻,内七楼之中所谈之事,可撬动大闵半壁江山。
因此,哪怕是京兆府查案,若无确凿证据,也只能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掀起风浪。
方如青踏入醉仙楼,早有认识的小二上来招呼,"方大人,好久不见,您今儿有何贵干?"
方如青说:"请你们掌柜的来下,带我去碧月诗社平日聚会的房间。"
小二知道方如青是为失踪案而来,不敢怠慢,赶紧通知掌柜。
醉仙楼马掌柜据说是马东山的亲戚,已经年近五旬,身形微胖,脸上总带着和气的笑容,一双细长的眼睛里满是精明与善意。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走路脚下生风。
得知方如青的来意,马掌柜亲自带路,穿过一楼大厅,沿着红漆楼梯拾级而上。醉仙楼三楼雅间,正是碧月诗社每月聚会的所在。房门以翠竹雕饰,窗外正对着西市烟柳,室内陈设雅致,古琴、香炉、书画俱全,墙上悬挂着几幅才女墨迹。
方如青吩咐差役仔细搜查,他自己则从案几下找到一叠残留的诗稿。细细翻阅之下,他目光微凝——在多位官家小姐的诗中,都反复出现一个男子的名字:"覃郎"。
"你可知,这京中可有姓覃的常客?"方如青随口问道。
马掌柜陪笑摇头:"回大人,醉仙楼来往的客人多,姓覃的却从未听说。若有官家子弟常来,咱小的断不会记错。"
方如青点点头,吩咐随从道:"你们去周围查查,可有姓覃的男子,或是外地来的公子,近日常在西市一带活动。"
"遵命!"随从应声而去。
方如青则将诗词收好,心头思索。诗中对"覃郎"描写颇多,有的隐晦缱绻,有的忧思怅然,显然并非泛泛之交。只是这覃郎究竟是何人,却无一人点明其身份。
他将地图铺开,依照卷宗记载,沿着第一次失踪的李毓琪小姐归家路线,亲自重走一遍。从醉仙楼出西门,穿过广济桥,沿云水巷而行。
他目光敏锐,沿途认真察看街巷、宅院、铺面,试图发现哪怕一丝异样。然而,一路之上,除了清晨的露水与偶有犬吠,并无特别的踪迹。
行至义亭侯李府门前,方如青不得不停下脚步。此时的李府与往日不同,朱漆大门紧紧闭合,门前的石狮威武依旧,门卫却格外警惕。两个家丁直挺挺地守在门口,神情紧张,目光警觉地扫视每一个经过的行人,仿佛生怕再出什么变故。
方如青心头一沉,李毓琪失踪已令全府人心惶惶,戒备自然森严。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诗稿,暗自思忖:"外头无迹,案子的关键,或许就在这府门之内。"
他收起诗词,整理衣冠,稳步走向大门,对着门卫说道:"京兆府查案,烦请速通禀义亭侯。"
门房见方如青表明身份,不敢怠慢,连忙将他请入府中。穿过两重影壁,沿着青石甬道,方如青被引入一间静雅的客厅落座,丫鬟奉上热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茉莉香气。
厅内陈设素雅,墙上悬着几幅山水画,角落里立着一盆修竹。方如青略一打量,心知即便是官宦中层,这李府也是极尽规矩,不敢越矩半分。
片刻后,珠帘摇曳,一位妆容素净、衣饰考究的贵妇缓步而来,正是义亭侯夫人陈洁丽。她身着一件绛紫色交领襦裙,外罩同色大袖衫,腰间束着镶嵌美玉的鎏金带扣。
虽是正经装束,却遮掩不住她丰腴迷人的身材。那对傲人的酥胸将襦裙前襟撑得鼓胀,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裙摆下摆被那浑圆挺翘的臀部顶起一个优美的弧度,行走间若隐若现,说不出的诱人。
她那张白玉般的俏脸上浮着淡淡的红晕,似是因为方才走得急了些。樱唇微启,轻轻喘息,额间沁出的点点汗珠,在日光下晶莹剔透,更添几分诱人的韵味。
那双秋水般的眸子半敛半睁,顾盼之间流露出几分慵懒与妩媚。虽然衣着庄重,但她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难以掩饰的风情,让人不由得为之侧目。
见到方如青,陈洁丽略一颔首:"方大人远道而来,失礼了。家中近日遭此变故,实在心力交瘁。"
方如青拱手还礼,温声道:"夫人节哀。此番前来,是想进一步了解令爱失踪当夜的情形,还请夫人明言。"
陈洁丽叹息一声,坐于一旁,低声道:"侯爷近日在城外操演军务,家中事务皆由我打理。毓琪那夜自诗社归来,原本应当已在门前下轿,却不知怎的,竟无声无息地失了踪。我们搜遍了府内外,毫无线索。方大人若有新消息,还望不吝相告。"
说罢,她忍不住攥紧了手帕。
方如青见夫人神色憔悴,便不再多言,只温声问了几句李毓琪平日的生活起居、性情爱好,又旁敲侧击地提及诗稿中多次出现的"覃郎",询问府中可曾有与覃姓之人来往。
陈洁丽摇头答道:"毓琪素来温顺安静,偶尔与诗社姐妹吟咏作诗。至于覃姓之人,我从未听她提起,也未曾见过府中有这样的人来往。"说罢,她叹息一声,眼中满是忧愁。
方如青见已问不出更多有用的线索,便起身拱手:"夫人节哀,若有新线索,还请及时通报京兆府。"陈洁丽点头相送,方如青便带着诗稿,转身走出厅堂。
刚踏出客厅,迎面便是曲折的游廊。方如青正欲循原路离开,却无意间瞥见花园假山后隐约有个人影一闪而过。那身影高瘦,步伐轻盈,竟有几分熟悉。
他心头微动,脚下生风,身形如燕,瞬息间便绕到假山之后,一把扣住那人肩头。
"你在这里做什么——?"他话音未落,那人已转过身来,正是自己的四弟——方如松。
方如松见到兄长,明显有些紧张,眨巴着眼睛,结结巴巴道:"三哥,我……我是来找李家永琪公子玩耍的,没想到你也在这里,刚才一看见你,心里一慌,就躲到假山后头了。"
方如青见他神色慌张,微微皱眉,还未开口,身后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陈洁丽夫人已经走到近前,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
每月初十,京中官家闺秀聚于楼中高阁,题诗唱和,成为京师一大盛事。
醉仙楼明面上的东家,是京城首富马东山。马家富甲一方,经营盐铁、布匹、茶叶诸多生意,手眼通天。然而,京兆府早已知晓,醉仙楼背后的实际东家,远不止马东山一人。传言这楼的股份分散在七八家皇亲国戚与朝中重臣手中,其间牵扯错综复杂,据说连皇城之中,都有人占有了醉仙楼的股份。
正因如此,醉仙楼虽地处繁华,却极少发生滋事之事。无论是三教九流,还是达官贵人,到了醉仙楼都要收敛锋芒。楼中掌柜、伙计更是谨慎,绝不轻易招惹是非。也因如此,这里也成为官商互通、权贵结交的最佳场所。据说醉仙楼有外七楼和内七楼之分。坊间传闻,内七楼之中所谈之事,可撬动大闵半壁江山。
因此,哪怕是京兆府查案,若无确凿证据,也只能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掀起风浪。
方如青踏入醉仙楼,早有认识的小二上来招呼,"方大人,好久不见,您今儿有何贵干?"
方如青说:"请你们掌柜的来下,带我去碧月诗社平日聚会的房间。"
小二知道方如青是为失踪案而来,不敢怠慢,赶紧通知掌柜。
醉仙楼马掌柜据说是马东山的亲戚,已经年近五旬,身形微胖,脸上总带着和气的笑容,一双细长的眼睛里满是精明与善意。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走路脚下生风。
得知方如青的来意,马掌柜亲自带路,穿过一楼大厅,沿着红漆楼梯拾级而上。醉仙楼三楼雅间,正是碧月诗社每月聚会的所在。房门以翠竹雕饰,窗外正对着西市烟柳,室内陈设雅致,古琴、香炉、书画俱全,墙上悬挂着几幅才女墨迹。
方如青吩咐差役仔细搜查,他自己则从案几下找到一叠残留的诗稿。细细翻阅之下,他目光微凝——在多位官家小姐的诗中,都反复出现一个男子的名字:"覃郎"。
"你可知,这京中可有姓覃的常客?"方如青随口问道。
马掌柜陪笑摇头:"回大人,醉仙楼来往的客人多,姓覃的却从未听说。若有官家子弟常来,咱小的断不会记错。"
方如青点点头,吩咐随从道:"你们去周围查查,可有姓覃的男子,或是外地来的公子,近日常在西市一带活动。"
"遵命!"随从应声而去。
方如青则将诗词收好,心头思索。诗中对"覃郎"描写颇多,有的隐晦缱绻,有的忧思怅然,显然并非泛泛之交。只是这覃郎究竟是何人,却无一人点明其身份。
他将地图铺开,依照卷宗记载,沿着第一次失踪的李毓琪小姐归家路线,亲自重走一遍。从醉仙楼出西门,穿过广济桥,沿云水巷而行。
他目光敏锐,沿途认真察看街巷、宅院、铺面,试图发现哪怕一丝异样。然而,一路之上,除了清晨的露水与偶有犬吠,并无特别的踪迹。
行至义亭侯李府门前,方如青不得不停下脚步。此时的李府与往日不同,朱漆大门紧紧闭合,门前的石狮威武依旧,门卫却格外警惕。两个家丁直挺挺地守在门口,神情紧张,目光警觉地扫视每一个经过的行人,仿佛生怕再出什么变故。
方如青心头一沉,李毓琪失踪已令全府人心惶惶,戒备自然森严。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诗稿,暗自思忖:"外头无迹,案子的关键,或许就在这府门之内。"
他收起诗词,整理衣冠,稳步走向大门,对着门卫说道:"京兆府查案,烦请速通禀义亭侯。"
门房见方如青表明身份,不敢怠慢,连忙将他请入府中。穿过两重影壁,沿着青石甬道,方如青被引入一间静雅的客厅落座,丫鬟奉上热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茉莉香气。
厅内陈设素雅,墙上悬着几幅山水画,角落里立着一盆修竹。方如青略一打量,心知即便是官宦中层,这李府也是极尽规矩,不敢越矩半分。
片刻后,珠帘摇曳,一位妆容素净、衣饰考究的贵妇缓步而来,正是义亭侯夫人陈洁丽。她身着一件绛紫色交领襦裙,外罩同色大袖衫,腰间束着镶嵌美玉的鎏金带扣。
虽是正经装束,却遮掩不住她丰腴迷人的身材。那对傲人的酥胸将襦裙前襟撑得鼓胀,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裙摆下摆被那浑圆挺翘的臀部顶起一个优美的弧度,行走间若隐若现,说不出的诱人。
她那张白玉般的俏脸上浮着淡淡的红晕,似是因为方才走得急了些。樱唇微启,轻轻喘息,额间沁出的点点汗珠,在日光下晶莹剔透,更添几分诱人的韵味。
那双秋水般的眸子半敛半睁,顾盼之间流露出几分慵懒与妩媚。虽然衣着庄重,但她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难以掩饰的风情,让人不由得为之侧目。
见到方如青,陈洁丽略一颔首:"方大人远道而来,失礼了。家中近日遭此变故,实在心力交瘁。"
方如青拱手还礼,温声道:"夫人节哀。此番前来,是想进一步了解令爱失踪当夜的情形,还请夫人明言。"
陈洁丽叹息一声,坐于一旁,低声道:"侯爷近日在城外操演军务,家中事务皆由我打理。毓琪那夜自诗社归来,原本应当已在门前下轿,却不知怎的,竟无声无息地失了踪。我们搜遍了府内外,毫无线索。方大人若有新消息,还望不吝相告。"
说罢,她忍不住攥紧了手帕。
方如青见夫人神色憔悴,便不再多言,只温声问了几句李毓琪平日的生活起居、性情爱好,又旁敲侧击地提及诗稿中多次出现的"覃郎",询问府中可曾有与覃姓之人来往。
陈洁丽摇头答道:"毓琪素来温顺安静,偶尔与诗社姐妹吟咏作诗。至于覃姓之人,我从未听她提起,也未曾见过府中有这样的人来往。"说罢,她叹息一声,眼中满是忧愁。
方如青见已问不出更多有用的线索,便起身拱手:"夫人节哀,若有新线索,还请及时通报京兆府。"陈洁丽点头相送,方如青便带着诗稿,转身走出厅堂。
刚踏出客厅,迎面便是曲折的游廊。方如青正欲循原路离开,却无意间瞥见花园假山后隐约有个人影一闪而过。那身影高瘦,步伐轻盈,竟有几分熟悉。
他心头微动,脚下生风,身形如燕,瞬息间便绕到假山之后,一把扣住那人肩头。
"你在这里做什么——?"他话音未落,那人已转过身来,正是自己的四弟——方如松。
方如松见到兄长,明显有些紧张,眨巴着眼睛,结结巴巴道:"三哥,我……我是来找李家永琪公子玩耍的,没想到你也在这里,刚才一看见你,心里一慌,就躲到假山后头了。"
方如青见他神色慌张,微微皱眉,还未开口,身后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陈洁丽夫人已经走到近前,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