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你也知道我这人,有毛病,玩一样就得玩个明白,玩个通透。”
“既然都开始玩骑行了,我又有点家底,那能不开始各种鼓捣装备么?车架、轮组、套件……刚开始的车两三千,后来换成七八千的,玩着玩着就上了两三万,现在我车库里那辆闪电,全套下来小十万了。”
杨帆安静地听着,他知道,重点要来了。
“装备牛了,骑出去自然就不一样了。以前我一个人闷头骑,后来在江边,在山路上,开始有哥们儿主动跟我搭话,聊聊车,聊聊路线。有时候也会碰到几个身材特棒的姐们儿,穿着紧身骑行服,那曲线……”
大黄嘿嘿一笑,眼神里闪着男人都懂的光。
“一来二去,就加了微信,然后被人拉进了几个本地的骑行群。”
“群里人多了,就热闹了。哪天看到群里发个夜骑活动,或者周末跑山的通告,看看自己有时间,那就去呗。”
“有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第三回。你去的次数多了,脸就熟了,从网友变成了朋友。”
“日常的骑行活动你参加了,那活动完了的聚餐,你去不去?”
“聚餐你去了,找个周末搞个野外烧烤,你去不去?”
“野外烧烤你都去了,圈子里几个熟人私下在饭店约个饭局,你去不去?”
“饭局都去了,下午几个关系好的哥们儿说去洗个脚按个摩,联络一下感情,你去不去?”
大黄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问题都像一个钩子,层层递进,将一张无形的大网在杨帆面前缓缓展开。
“半年,帆哥,就这么半年,不知不觉,你就成了圈子里的‘自己人’了。”
他掐灭了烟头,身子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杨帆。
“到了这一步,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有什么新鲜事,你能在第一时间听到。谁跟谁有一腿,谁离婚了又找了个小男友,谁玩得特别花……这些以前你根本接触不到的私密八卦,大家都会当着你的面聊。”
“然后,就很自然了。”
“可能就在某次几十公里的长途骑行活动之后,大家累得半死,找了个农家乐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提议,反正天也晚了,回去也累,不如就在这边的温泉酒店住下。”
“然后,就很自然了。”大黄的嘴角勾起一丝神秘的微笑,“某次去外地参加一个两天的骑行活动,晚上大家住在度假村。喝了点酒,气氛到了,你跟一个早就眉来眼去的大哥,交换了一下房门钥匙……或者,更简单,一个拐弯,你就跟着某个大姐进了她的房间。”
“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半点强迫。因为你们已经在一个‘场’里了,彼此的底细、性格、玩法,早就通过之前的各种活动摸得一清二楚。”
大黄说完,摊了摊手,脸上是一种“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的表情。
杨帆没有说话,但他的瞳孔却微微收缩了一下。
他脑子里迅速构建出大黄描述的那个场景。
这和他之前那种依靠个人魅力和精准算计的单点突破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基于共同爱好、经过长时间信任筛选、最后在特定氛围催化下,集体无意识地突破底线的温床。
这里面没有强迫,没有交易,甚至看起来都没有刻意的引诱。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那么“水到渠成”。
“这还只是一个骑行圈。”大黄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杨帆的思绪。
“你想想,骑行圈你能这么玩,那健身圈呢?那些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练出蜜桃臀和马甲线的人妻,她们难道没有社交需求?她们难道就不空虚?”
“还有车友圈,几十上百万的车都买了,车友会活动能少?露营圈呢?大家在荒郊野外搭着帐篷,喝着小酒,看着星星,那种环境下,荷尔蒙不上头?”
“钓鱼圈呢?一帮人守着一根杆子一整天,闲得蛋疼,不就只能聊天吹牛,聊着聊着,就从鱼聊到人了。”
大黄的眼睛越来越亮,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急于与人分享他的发现。
“帆哥,这才是真正高端的玩法。它是一个社交筛选器。”
“你看,我通过骑行圈认识了A和他的老婆A女。我们玩得很好,成了兄弟。然后我把你介绍给A,A觉得你这人不错,靠谱,就把他健身圈的朋友B和他老婆B女介绍给我们认识。我们四对男女一起出来玩了几次,感觉都很好。”
“然后,你把你认识的,比如……那个李薇?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你把信得过的资源也带进来。B把他车友圈的C也带进来。这么一来二去,人越来越多。”
“中间再挑挑拣拣,找一些合眼缘的,性格投缘的,活儿好的……慢慢地,一个以你,或者以我,或者以我们为中心的、稳定又安全的圈子,不就形成了?”
大黄站起身,在小小的宿舍空间里踱了两步,最后停在杨帆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里充满了对那些“低端玩家”的不屑。
“所以你现在再想想,那些在X或者TG上,发个骚骚的简介,贴几张不知道哪里偷来的网图,就嚷嚷着‘夫妻交友’、‘共享女友’的广告,真的能信吗?”
“一个你连真实姓名都不知道,收入不知道,性格不知道,甚至有没有病都不知道的陌生人,上来就让你去碰他老婆,他老婆还一脸风骚地配合你……你觉得,这能和我们这种经过层层筛选、知根知底的圈子相提并论吗?”
“那都是给屌丝画的饼!是收智商税的!”
一番话说完,大黄端起桌上的水杯,咕咚咕咚灌下大半杯,像是说得口干舌燥。
宿舍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杨帆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一下,又一下,富有节奏。他的大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
大黄为他揭示的,不仅仅是一个“换妻”圈子,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模式和资源整合的逻辑。
以前,他像一个独行的猎人,依靠自己的陷阱和弓箭,在一个个孤立的丛林里捕猎。比如林晓,比如赵梅,比如姚柳和叶凡。每一次成功,都源于他对目标的精准分析和长时间的耐心布局。
虽然战果丰硕,但效率其实并不高,而且每一个“副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形成联动。
而大黄描述的这个世界,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互联互通的狩猎场网络!
骑行圈、健身圈、车友圈、露营圈……这些以爱好为名的社群,就是一个个天然的筛选器。能玩得起这些爱好的人,大多有钱有闲。有闲,就意味着有空虚;有钱,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道德底线。
在这个网络里,资源可以共享,信息可以互通。A的老婆可能对你有意思,B的老婆可能对A有意思。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甚至可以互相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既然都开始玩骑行了,我又有点家底,那能不开始各种鼓捣装备么?车架、轮组、套件……刚开始的车两三千,后来换成七八千的,玩着玩着就上了两三万,现在我车库里那辆闪电,全套下来小十万了。”
杨帆安静地听着,他知道,重点要来了。
“装备牛了,骑出去自然就不一样了。以前我一个人闷头骑,后来在江边,在山路上,开始有哥们儿主动跟我搭话,聊聊车,聊聊路线。有时候也会碰到几个身材特棒的姐们儿,穿着紧身骑行服,那曲线……”
大黄嘿嘿一笑,眼神里闪着男人都懂的光。
“一来二去,就加了微信,然后被人拉进了几个本地的骑行群。”
“群里人多了,就热闹了。哪天看到群里发个夜骑活动,或者周末跑山的通告,看看自己有时间,那就去呗。”
“有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第三回。你去的次数多了,脸就熟了,从网友变成了朋友。”
“日常的骑行活动你参加了,那活动完了的聚餐,你去不去?”
“聚餐你去了,找个周末搞个野外烧烤,你去不去?”
“野外烧烤你都去了,圈子里几个熟人私下在饭店约个饭局,你去不去?”
“饭局都去了,下午几个关系好的哥们儿说去洗个脚按个摩,联络一下感情,你去不去?”
大黄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问题都像一个钩子,层层递进,将一张无形的大网在杨帆面前缓缓展开。
“半年,帆哥,就这么半年,不知不觉,你就成了圈子里的‘自己人’了。”
他掐灭了烟头,身子前倾,目光灼灼地看着杨帆。
“到了这一步,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有什么新鲜事,你能在第一时间听到。谁跟谁有一腿,谁离婚了又找了个小男友,谁玩得特别花……这些以前你根本接触不到的私密八卦,大家都会当着你的面聊。”
“然后,就很自然了。”
“可能就在某次几十公里的长途骑行活动之后,大家累得半死,找了个农家乐吃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提议,反正天也晚了,回去也累,不如就在这边的温泉酒店住下。”
“然后,就很自然了。”大黄的嘴角勾起一丝神秘的微笑,“某次去外地参加一个两天的骑行活动,晚上大家住在度假村。喝了点酒,气氛到了,你跟一个早就眉来眼去的大哥,交换了一下房门钥匙……或者,更简单,一个拐弯,你就跟着某个大姐进了她的房间。”
“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半点强迫。因为你们已经在一个‘场’里了,彼此的底细、性格、玩法,早就通过之前的各种活动摸得一清二楚。”
大黄说完,摊了摊手,脸上是一种“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的表情。
杨帆没有说话,但他的瞳孔却微微收缩了一下。
他脑子里迅速构建出大黄描述的那个场景。
这和他之前那种依靠个人魅力和精准算计的单点突破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基于共同爱好、经过长时间信任筛选、最后在特定氛围催化下,集体无意识地突破底线的温床。
这里面没有强迫,没有交易,甚至看起来都没有刻意的引诱。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那么“水到渠成”。
“这还只是一个骑行圈。”大黄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杨帆的思绪。
“你想想,骑行圈你能这么玩,那健身圈呢?那些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练出蜜桃臀和马甲线的人妻,她们难道没有社交需求?她们难道就不空虚?”
“还有车友圈,几十上百万的车都买了,车友会活动能少?露营圈呢?大家在荒郊野外搭着帐篷,喝着小酒,看着星星,那种环境下,荷尔蒙不上头?”
“钓鱼圈呢?一帮人守着一根杆子一整天,闲得蛋疼,不就只能聊天吹牛,聊着聊着,就从鱼聊到人了。”
大黄的眼睛越来越亮,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急于与人分享他的发现。
“帆哥,这才是真正高端的玩法。它是一个社交筛选器。”
“你看,我通过骑行圈认识了A和他的老婆A女。我们玩得很好,成了兄弟。然后我把你介绍给A,A觉得你这人不错,靠谱,就把他健身圈的朋友B和他老婆B女介绍给我们认识。我们四对男女一起出来玩了几次,感觉都很好。”
“然后,你把你认识的,比如……那个李薇?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你把信得过的资源也带进来。B把他车友圈的C也带进来。这么一来二去,人越来越多。”
“中间再挑挑拣拣,找一些合眼缘的,性格投缘的,活儿好的……慢慢地,一个以你,或者以我,或者以我们为中心的、稳定又安全的圈子,不就形成了?”
大黄站起身,在小小的宿舍空间里踱了两步,最后停在杨帆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里充满了对那些“低端玩家”的不屑。
“所以你现在再想想,那些在X或者TG上,发个骚骚的简介,贴几张不知道哪里偷来的网图,就嚷嚷着‘夫妻交友’、‘共享女友’的广告,真的能信吗?”
“一个你连真实姓名都不知道,收入不知道,性格不知道,甚至有没有病都不知道的陌生人,上来就让你去碰他老婆,他老婆还一脸风骚地配合你……你觉得,这能和我们这种经过层层筛选、知根知底的圈子相提并论吗?”
“那都是给屌丝画的饼!是收智商税的!”
一番话说完,大黄端起桌上的水杯,咕咚咕咚灌下大半杯,像是说得口干舌燥。
宿舍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杨帆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一下,又一下,富有节奏。他的大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
大黄为他揭示的,不仅仅是一个“换妻”圈子,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模式和资源整合的逻辑。
以前,他像一个独行的猎人,依靠自己的陷阱和弓箭,在一个个孤立的丛林里捕猎。比如林晓,比如赵梅,比如姚柳和叶凡。每一次成功,都源于他对目标的精准分析和长时间的耐心布局。
虽然战果丰硕,但效率其实并不高,而且每一个“副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形成联动。
而大黄描述的这个世界,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互联互通的狩猎场网络!
骑行圈、健身圈、车友圈、露营圈……这些以爱好为名的社群,就是一个个天然的筛选器。能玩得起这些爱好的人,大多有钱有闲。有闲,就意味着有空虚;有钱,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和更低的道德底线。
在这个网络里,资源可以共享,信息可以互通。A的老婆可能对你有意思,B的老婆可能对A有意思。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甚至可以互相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