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冷不丁的问出了一个冷僻的问题,早年他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也给了他宝贵的历练时间和空间,没有系统,他按部就班的也会去举孝廉,要么当一方县令,要么就是当一个富家翁,争霸天下这种事情,有雄心壮志是没用的,屁民一个没有人才资源,才不会真的可以凭借一腔热血就可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代的律法特别是民法,在本质上继承的是秦法的基础。
但又稍有不同,在引入了黄老派的思想之后,汉律相比秦法,变得温和了一些,在许多问题上留下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譬如说秦法规定,所有地区郡县的税赋与刑罚都一视同仁。
但汉律却进行了变通,使得法律从法治变成了人治,不再那么刻板。
在后世那个互联网时代时,陆明曾经也一厢情愿的以为律法还是法治比较好,因此是个秦粉。
但是有了前世的经历后,陆明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代,还真的是只能人治。
像秦朝那么玩,就算不出赵高,迟早也会把自己玩脱。
原因很简单,你跟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讲法律,那不是对牛弹琴吗?
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也就可以预见了。
陆明问张汤的这个问题,算是比较生僻的问题了,这是户律里的条文,一般来说,只有县令郡守一类的亲民官才会去了解。
而且,这个问题里有个小小的陷阱。
陆明倒不是要为难张汤,因为他清楚张汤的才干有多强,他的这个问题根本难不倒张汤。
那个著名的张汤审老鼠的故事。
可是跟司马光砸缸一样的神童标志。
陆明问这个问题,只是想告诉张汤,他也是懂律法的,不是那种不知所谓的公子哥,更不是不知忧的米虫。
所以,有些小聪明以后最好别在他面前玩弄。
第515章 酷吏张汤
“按律顷入刍三石藁两石,然上郡、代郡,地恶,顷入刍两石,藁两石!”张汤到底还是太年轻了,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老老实实地答道,“按律,若不如令,罚金四两,又,若刍藁不当,可交钱抵赋,刍一石十五钱,藁一石五钱!”
所谓的刍藁其实就是干草跟秸秆在汉代的名城。
刍藁税是汉代财赋收入的战略性资源。
因为这些被征收的刍藁最终是要被拿来当战马的饲料的。
在秦代,刻板的法家官僚只要干草跟秸秆,交不上来就严刑酷法逼催。
而汉律虽然继承了秦律,但进行了变通。
干旱或者水灾,交不齐刍藁或者干脆不愿意那么麻烦的去割干草,那好,官府很通情达理的,交钱就可以抵税,而且是明码标价!
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原始版本?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法律,秦代二世而亡,汉代天子不过是添加了些东西,却最终能统治中国五百年之久的原因。
本质上来说,汉代特别是汉初律法不过是有汉室特色的秦法?
“嗯!”陆明点点头,走下来扶起张汤,“我早闻公之大名,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本来就只是走个过场,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免得别人说他陆明不懂规矩胡乱用人而已,所以,也不必真的搞的跟策问一样,问什么天下之事。
当然,演戏嘛,自然要做全套。
三国演义里不是说了嘛,所谓收买人心,不过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总的来说,就是要让人感觉到你是渴望人才的明主,跟了你绝对大大的有前(钱)途。
于是陆明拉着张汤的手,问道,“公可愿屈尊为我效劳?”
说着就不等张汤开口,径直拿出一份令符,交给他道,“如今狄道九市最难管理,卿可愿为我披荆斩棘?”
张汤接过陆明递来的官符一看,心里吃惊不已。
“大人厚爱,汤敢不效犬马之劳?”张汤说着就拜下来道,“承蒙大人厚爱,汤必不负厚望!”
陆明给他的令符虽然只是一个区区的百石官员身份,还是管理市籍的市令,但,有了这个身份,就等于宣布他张汤从胥吏身份晋身为官员了,这其中地位的差别,不夸张的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对于张汤这个年纪与身份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
张汤只感觉自己算是碰上了传说中的得遇明主,从此能一展抱负了,心情自然激动万分!
看着张汤的身份成为追随者,陆明也就放下心来。
尽管三大家族里,两大家已经消亡,还剩下一个童家。
继续搞童家是肯定必须的,但是要怎么搞,怎么削弱权柄,这还是有学问的。
而每一个世家贵族,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彻侯大臣。
其实他们的核心利益就是在商业上面,总说士农工商,商业是最下贱的,但是商业确实是最赚钱的。
有张汤在,至少能够把鱼龙混杂的集市给整理赶紧,配合自己的政策,把游手好闲的人给弄到作坊里工作,减少不稳定的闲散人员,治安自然就稳定了。
要打下一座城市,其实并不难,有很多的办法都可以拿下。
关键就在于以后的治理,如果不能把最重要的核心拿下来,那么这座城市还是会在大家族的掌控当中。
陆明希望的是在狄道进行一波测试,然后在复刻到整个凉州。
法家的子弟不少,可是他们都不会依附自己,只能是自己去挖掘或者培养。
如此一来,张汤这种法家成员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给他造势,然后升任起来,做一面旗帜。
依附世家大族的不少,但是郁郁不得志的更多,能够争取一点是一点。
人才毕竟还是太少了,否则他也不需要有顶尖的谋士,却用来处理公务。
“我再给卿五百金,其中两百金,卿自用来安顿家小,购置宅院,剩余三百金,卿拿去招募人手,整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汉代的律法特别是民法,在本质上继承的是秦法的基础。
但又稍有不同,在引入了黄老派的思想之后,汉律相比秦法,变得温和了一些,在许多问题上留下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譬如说秦法规定,所有地区郡县的税赋与刑罚都一视同仁。
但汉律却进行了变通,使得法律从法治变成了人治,不再那么刻板。
在后世那个互联网时代时,陆明曾经也一厢情愿的以为律法还是法治比较好,因此是个秦粉。
但是有了前世的经历后,陆明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代,还真的是只能人治。
像秦朝那么玩,就算不出赵高,迟早也会把自己玩脱。
原因很简单,你跟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讲法律,那不是对牛弹琴吗?
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也就可以预见了。
陆明问张汤的这个问题,算是比较生僻的问题了,这是户律里的条文,一般来说,只有县令郡守一类的亲民官才会去了解。
而且,这个问题里有个小小的陷阱。
陆明倒不是要为难张汤,因为他清楚张汤的才干有多强,他的这个问题根本难不倒张汤。
那个著名的张汤审老鼠的故事。
可是跟司马光砸缸一样的神童标志。
陆明问这个问题,只是想告诉张汤,他也是懂律法的,不是那种不知所谓的公子哥,更不是不知忧的米虫。
所以,有些小聪明以后最好别在他面前玩弄。
第515章 酷吏张汤
“按律顷入刍三石藁两石,然上郡、代郡,地恶,顷入刍两石,藁两石!”张汤到底还是太年轻了,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老老实实地答道,“按律,若不如令,罚金四两,又,若刍藁不当,可交钱抵赋,刍一石十五钱,藁一石五钱!”
所谓的刍藁其实就是干草跟秸秆在汉代的名城。
刍藁税是汉代财赋收入的战略性资源。
因为这些被征收的刍藁最终是要被拿来当战马的饲料的。
在秦代,刻板的法家官僚只要干草跟秸秆,交不上来就严刑酷法逼催。
而汉律虽然继承了秦律,但进行了变通。
干旱或者水灾,交不齐刍藁或者干脆不愿意那么麻烦的去割干草,那好,官府很通情达理的,交钱就可以抵税,而且是明码标价!
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原始版本?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法律,秦代二世而亡,汉代天子不过是添加了些东西,却最终能统治中国五百年之久的原因。
本质上来说,汉代特别是汉初律法不过是有汉室特色的秦法?
“嗯!”陆明点点头,走下来扶起张汤,“我早闻公之大名,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本来就只是走个过场,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免得别人说他陆明不懂规矩胡乱用人而已,所以,也不必真的搞的跟策问一样,问什么天下之事。
当然,演戏嘛,自然要做全套。
三国演义里不是说了嘛,所谓收买人心,不过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总的来说,就是要让人感觉到你是渴望人才的明主,跟了你绝对大大的有前(钱)途。
于是陆明拉着张汤的手,问道,“公可愿屈尊为我效劳?”
说着就不等张汤开口,径直拿出一份令符,交给他道,“如今狄道九市最难管理,卿可愿为我披荆斩棘?”
张汤接过陆明递来的官符一看,心里吃惊不已。
“大人厚爱,汤敢不效犬马之劳?”张汤说着就拜下来道,“承蒙大人厚爱,汤必不负厚望!”
陆明给他的令符虽然只是一个区区的百石官员身份,还是管理市籍的市令,但,有了这个身份,就等于宣布他张汤从胥吏身份晋身为官员了,这其中地位的差别,不夸张的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对于张汤这个年纪与身份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
张汤只感觉自己算是碰上了传说中的得遇明主,从此能一展抱负了,心情自然激动万分!
看着张汤的身份成为追随者,陆明也就放下心来。
尽管三大家族里,两大家已经消亡,还剩下一个童家。
继续搞童家是肯定必须的,但是要怎么搞,怎么削弱权柄,这还是有学问的。
而每一个世家贵族,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彻侯大臣。
其实他们的核心利益就是在商业上面,总说士农工商,商业是最下贱的,但是商业确实是最赚钱的。
有张汤在,至少能够把鱼龙混杂的集市给整理赶紧,配合自己的政策,把游手好闲的人给弄到作坊里工作,减少不稳定的闲散人员,治安自然就稳定了。
要打下一座城市,其实并不难,有很多的办法都可以拿下。
关键就在于以后的治理,如果不能把最重要的核心拿下来,那么这座城市还是会在大家族的掌控当中。
陆明希望的是在狄道进行一波测试,然后在复刻到整个凉州。
法家的子弟不少,可是他们都不会依附自己,只能是自己去挖掘或者培养。
如此一来,张汤这种法家成员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给他造势,然后升任起来,做一面旗帜。
依附世家大族的不少,但是郁郁不得志的更多,能够争取一点是一点。
人才毕竟还是太少了,否则他也不需要有顶尖的谋士,却用来处理公务。
“我再给卿五百金,其中两百金,卿自用来安顿家小,购置宅院,剩余三百金,卿拿去招募人手,整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