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诚意。宴请的时间、地点、主要出席人及赴宴方式等细节要表述清楚准确,不要使人产生歧义。另外,如果时间允许,应提前三至五天发出邀请,以便对方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而宴请当天还要再提醒一次,以免客人忘记。
对于较重要的客人应主动派专车去接,这里面除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外,还可以利用接送(有接必有送)之机搞清客人家的住址,便于今后的拜访。另一方面,这样还可以省去照顾对方司机的麻烦。
请客一方应比客人提前到达,到达后应对周围的环境、桌椅的摆设、菜品的准备等事项作出安排或调整。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每桌座椅及餐具的数量,除非有临时增减人员的情况,否则要做到每桌座椅及餐具的数量与入席的人数相一致,因为在客人来到后再临时调整(特别是临时增加)座椅和餐具不仅会使宴会显得混乱无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极大的不礼貌,人家可能会想:我是不是多余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就该到饭店大门外去迎候客人的到来了,如果客人的级别较高,还应提醒第一主人到外面迎候。到了酒店后,落座是有规矩的,一般可分为正确确定桌次和座次两个问题。
一个是桌次。如果双方来的人较多需分桌用餐的话,应确定其中一桌作为主桌。确定主桌一般有三个原则:一是居中为上。即当三桌以上(且为单数时)并列时,以中间一桌为主桌;二是以右为上。即两桌并列时,以右面一桌为主桌,但两桌以上(且为双数,如四桌)并列时,则需同时使用上面二个原则来确定主桌,即中间的右面一桌为主桌。三是以远为上。即离房间正门最远(即最靠里面)的一桌为主桌。除了上面的三个原则,还有一个如何确定左右方向的原则面门原则,即以面对房间正门时的右面为上。我想,只要真正掌握了上面的三加一原则,并加以灵活运用(或单独或综合),即使遇上再复杂的情况,我们也能够正确地确定桌次了。排完桌次,接下来是分配各桌的人员。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量将主客双方的主要成员安排到主桌用餐。无论分多少桌用餐,每桌都应安排己方的人员。如果贵宾带了司机,那么对司机千万不可大意,假如不便安排司机进席的话,要单独安排进餐或发放足额小费。有时大事会坏在细节上。
第二个是座次。落座一般由于场合不同而分两种方式:
一般人多的话,排位要正式一点。即面门居中的位置为主陪席(也称埋单席、主位),对面为副主陪席,主陪席的右侧为第一贵宾席,副主陪的右侧为第二贵宾席,主陪席的左侧为第三贵宾席,副主陪席的左侧为第四贵宾席,依此类推。
这种排位方法适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同时要求主客双方(特别是主陪与副主陪之间)的地位都比较接近。
如果参加宴会的人不是很多,甚至主人一方出面的只是公司老总和他的秘书,而无论被宴请的客人是谁,按上述排位方法显然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无论如何,将第二贵宾安排在秘书旁边都是不够尊重的。这时就适用非正式排位法了。主陪席的位置不变,而副主陪的位置通常也不变(这样催个菜跑个腿什么的比较方便),贵宾依次坐在主陪席的右侧和左侧,依此类推。
当然,也要考虑特殊因素灵活处理。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上,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置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的左侧。至于男女宾的安排,按外国习惯是穿插安排。我国习惯按各人职务、身份排列,以便于谈话。如果有夫人出席,通常与宴会女主人安排在一起。比如:
男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如果宴会主人的夫人不出席,可请其他身份相当的妇女作第二主人,也可以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第二千三百七十九章:现在就我一个人
席位安排要适当照顾各种实际情况,比如身份大体相当、专业相同、语言相同的人,可以排在一起;意见分歧、关系紧张者,则应避免排在一起等等。席位排好后,应该用座位卡(桌签)在席上标明。桌次可在请柬上注明,或入席前通知。大型宴会最好有人引导,以免混乱。如果双方来的人数差不多,最好互相间隔着坐,有利于私下交流。
不要自己人坐一边,对方坐一边,跟谈判似的。
在这里还有一个分工和定位的问题。在你陪同领导宴请客人时,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有时候,由于主陪的领导将主要精力过分集中在主要客人身上,因而忽视了对其他客人的照顾或对宴会的整体节奏的把握。你作为随行人员则应密切关注宴会的整体进展情况,确保在场的每个客人都不会受到冷落,每个环节都不会出现疏漏。
点菜是要注意一点,人少,菜最好少而精;人多,菜最好精而全。
吃饭人多难免众口难调,常规做法是凉热荤素、鸡鸭鱼肉搭配起来。最好是客人到之前先有一个安排,再重点征求一下意见。一是照顾全面。一定要询问一下客人中有无什么忌口的,千万不能因为一点疏忽而惹得客人不高兴。二是重点突出。最好点一两种贵宾平时最爱吃的或本饭店最拿手的特色菜,菜上来时不要忘了重点地介绍一下:“我们老总听说您对比较偏爱,而这里的这道菜做得还不错,所以我们老总特意为您点的。”在很多时候,一道菜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是男女有别,宴请中如有漂亮的小姐,那么就要少点一些飞禽或鸡鸭,因为这些东西骨头多,让她们在这种场合下啃骨头难免不大好看。四是一视同仁。
如果是分桌进餐,每个桌的菜应是相同的,这样不仅点起来方便,一式几份就可以了,而且可避免主桌以外的客人心存不满。当然如果某桌上的人有特殊要求(如有忌口)则另当别论。
敬酒。一般来说,过多地向客人敬酒是对客人的一种不尊重,但有的客人酒量较大,对主人的敬酒也不反感的话,多敬几杯是可以的。敬酒的时机很重要,一是别人敬酒时不要乱掺和;二是在敬酒时也应遵循身份高低尊卑的次序,不要过于冒失。作为助手敬酒时语言表达也有技巧,一般要体现出地位的差别来,如敬酒时我们可以说“代老板敬您一杯”。同时还应借敬酒的机会将领导想表达而又不方便表达的意思替领导表达出来,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助手的作用。另外,敬酒时不应有遗漏,如果是分桌进餐的话,其他桌上的客人也应照顾到。
一般宴请最好挑有沙发的包间,如果和客人不很熟,吃饭前人没来齐时,就先把事情谈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人家吃得心里踏实。如果和客人较熟,而且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只是表个态,就不要在吃的时候说,而是到最后送客时顺口说一声“帮我办一下”就行了。当然,一切都要以尊重客人的要求为前提。
在酒席进行到接近尾声时,我们应提前结清账单。在结账前要礼貌地向客人询问一下是否还要点什么,如果客人及主陪都明确表示不要什么了,我们就可去埋单了,而不应该等到客人离席了再匆匆结账。
如果给客人备有礼物,应提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对于较重要的客人应主动派专车去接,这里面除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外,还可以利用接送(有接必有送)之机搞清客人家的住址,便于今后的拜访。另一方面,这样还可以省去照顾对方司机的麻烦。
请客一方应比客人提前到达,到达后应对周围的环境、桌椅的摆设、菜品的准备等事项作出安排或调整。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每桌座椅及餐具的数量,除非有临时增减人员的情况,否则要做到每桌座椅及餐具的数量与入席的人数相一致,因为在客人来到后再临时调整(特别是临时增加)座椅和餐具不仅会使宴会显得混乱无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极大的不礼貌,人家可能会想:我是不是多余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们就该到饭店大门外去迎候客人的到来了,如果客人的级别较高,还应提醒第一主人到外面迎候。到了酒店后,落座是有规矩的,一般可分为正确确定桌次和座次两个问题。
一个是桌次。如果双方来的人较多需分桌用餐的话,应确定其中一桌作为主桌。确定主桌一般有三个原则:一是居中为上。即当三桌以上(且为单数时)并列时,以中间一桌为主桌;二是以右为上。即两桌并列时,以右面一桌为主桌,但两桌以上(且为双数,如四桌)并列时,则需同时使用上面二个原则来确定主桌,即中间的右面一桌为主桌。三是以远为上。即离房间正门最远(即最靠里面)的一桌为主桌。除了上面的三个原则,还有一个如何确定左右方向的原则面门原则,即以面对房间正门时的右面为上。我想,只要真正掌握了上面的三加一原则,并加以灵活运用(或单独或综合),即使遇上再复杂的情况,我们也能够正确地确定桌次了。排完桌次,接下来是分配各桌的人员。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量将主客双方的主要成员安排到主桌用餐。无论分多少桌用餐,每桌都应安排己方的人员。如果贵宾带了司机,那么对司机千万不可大意,假如不便安排司机进席的话,要单独安排进餐或发放足额小费。有时大事会坏在细节上。
第二个是座次。落座一般由于场合不同而分两种方式:
一般人多的话,排位要正式一点。即面门居中的位置为主陪席(也称埋单席、主位),对面为副主陪席,主陪席的右侧为第一贵宾席,副主陪的右侧为第二贵宾席,主陪席的左侧为第三贵宾席,副主陪席的左侧为第四贵宾席,依此类推。
这种排位方法适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同时要求主客双方(特别是主陪与副主陪之间)的地位都比较接近。
如果参加宴会的人不是很多,甚至主人一方出面的只是公司老总和他的秘书,而无论被宴请的客人是谁,按上述排位方法显然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无论如何,将第二贵宾安排在秘书旁边都是不够尊重的。这时就适用非正式排位法了。主陪席的位置不变,而副主陪的位置通常也不变(这样催个菜跑个腿什么的比较方便),贵宾依次坐在主陪席的右侧和左侧,依此类推。
当然,也要考虑特殊因素灵活处理。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上,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置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的左侧。至于男女宾的安排,按外国习惯是穿插安排。我国习惯按各人职务、身份排列,以便于谈话。如果有夫人出席,通常与宴会女主人安排在一起。比如:
男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如果宴会主人的夫人不出席,可请其他身份相当的妇女作第二主人,也可以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第二千三百七十九章:现在就我一个人
席位安排要适当照顾各种实际情况,比如身份大体相当、专业相同、语言相同的人,可以排在一起;意见分歧、关系紧张者,则应避免排在一起等等。席位排好后,应该用座位卡(桌签)在席上标明。桌次可在请柬上注明,或入席前通知。大型宴会最好有人引导,以免混乱。如果双方来的人数差不多,最好互相间隔着坐,有利于私下交流。
不要自己人坐一边,对方坐一边,跟谈判似的。
在这里还有一个分工和定位的问题。在你陪同领导宴请客人时,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有时候,由于主陪的领导将主要精力过分集中在主要客人身上,因而忽视了对其他客人的照顾或对宴会的整体节奏的把握。你作为随行人员则应密切关注宴会的整体进展情况,确保在场的每个客人都不会受到冷落,每个环节都不会出现疏漏。
点菜是要注意一点,人少,菜最好少而精;人多,菜最好精而全。
吃饭人多难免众口难调,常规做法是凉热荤素、鸡鸭鱼肉搭配起来。最好是客人到之前先有一个安排,再重点征求一下意见。一是照顾全面。一定要询问一下客人中有无什么忌口的,千万不能因为一点疏忽而惹得客人不高兴。二是重点突出。最好点一两种贵宾平时最爱吃的或本饭店最拿手的特色菜,菜上来时不要忘了重点地介绍一下:“我们老总听说您对比较偏爱,而这里的这道菜做得还不错,所以我们老总特意为您点的。”在很多时候,一道菜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是男女有别,宴请中如有漂亮的小姐,那么就要少点一些飞禽或鸡鸭,因为这些东西骨头多,让她们在这种场合下啃骨头难免不大好看。四是一视同仁。
如果是分桌进餐,每个桌的菜应是相同的,这样不仅点起来方便,一式几份就可以了,而且可避免主桌以外的客人心存不满。当然如果某桌上的人有特殊要求(如有忌口)则另当别论。
敬酒。一般来说,过多地向客人敬酒是对客人的一种不尊重,但有的客人酒量较大,对主人的敬酒也不反感的话,多敬几杯是可以的。敬酒的时机很重要,一是别人敬酒时不要乱掺和;二是在敬酒时也应遵循身份高低尊卑的次序,不要过于冒失。作为助手敬酒时语言表达也有技巧,一般要体现出地位的差别来,如敬酒时我们可以说“代老板敬您一杯”。同时还应借敬酒的机会将领导想表达而又不方便表达的意思替领导表达出来,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助手的作用。另外,敬酒时不应有遗漏,如果是分桌进餐的话,其他桌上的客人也应照顾到。
一般宴请最好挑有沙发的包间,如果和客人不很熟,吃饭前人没来齐时,就先把事情谈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人家吃得心里踏实。如果和客人较熟,而且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只是表个态,就不要在吃的时候说,而是到最后送客时顺口说一声“帮我办一下”就行了。当然,一切都要以尊重客人的要求为前提。
在酒席进行到接近尾声时,我们应提前结清账单。在结账前要礼貌地向客人询问一下是否还要点什么,如果客人及主陪都明确表示不要什么了,我们就可去埋单了,而不应该等到客人离席了再匆匆结账。
如果给客人备有礼物,应提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