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必须赵仲卿团结任何能用的势力与人手,才有争霸天下,望一眼那九五之位的资格。
……
第二日一早,冉绝早早的便起来了——实在是外面太吵,想睡懒觉也不成。
吃过早饭,冉绝再去拜访公孙昶,不料刚出门口,迎面就看到了公孙悌。
“冉丹师。”公孙悌拱手而礼,说道“家父有请。”
到了公孙昶住的大门外,冉绝就看到公孙昶正站在屋门口,院子里列这十几员顶盔戴甲的军将列在院中,公孙昶手抚宝剑,肃然问道“诸将可到齐了?”
身边正是长子公孙嗣,闻言立即上前禀报道“回将军,诸将均已到齐,只有齐校尉因昨日重伤,此时还在后营修养,所以未到。”
“让他好生修养便是。”
此时公孙昶满脸威严,表情肃然,直接开口说道“横野将军。”
开口便点到自己,公孙嗣立即抱拳拱手,半跪接令。
“着你领本部骑兵三千,我再给你白马精骑五百,另有步卒五千,前去城外军寨驻守,于敌军攻城之时出兵策应,着力毁坏敌军的攻城器械,袭扰敌军,使其不能全力攻城。”
“唯。”
公孙嗣领了军令,公孙昶又叫出一将“讨贼校尉何在?”
“属下在。”一员将领出列拜倒。
“就令你领五千步卒与横野将军一道去城外守城,望你二人精诚合作,莫起争执。”
“属下定不辱命。”
二人领了将令,正要转身拜礼,就听到公孙昶又说道“嗣儿。”
点将场合,公孙嗣还是头一次听到公孙昶叫用这个称呼叫自己,闻言不由得一愣,转身看向公孙昶。
“父亲。”
只见公孙昶面色凝重,说道“昨夜探马来报,说是敌军中出现不少高句丽人的身影,今日之战,定然凶险异常,孙校尉老于战阵,经验丰富,战事上你要多与孙校尉的商议。”
“是。”公孙嗣抱拳行礼,答应道“孩儿知道了。”
公孙昶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多说几句儿女情长的话,只是说道“嗯,去吧。”
“典军校尉。”
“属下在。”又是将领出列。
“着你领军守东门。”
“助军校尉。”
“在。”
“着你守北门……”
一通安排下来,直到院子里最后一个军将也离开了院子,公孙悌才带着冉绝上前禀报“父亲,丹师来了。”
公孙昶眼圈发黑,眸子中带着几许血丝,看到冉绝前来,脸色缓和几分,说道“贤侄久等。”
“无碍。”冉绝并不当回事,只是问道“敢问公孙将军,眼下辽东的战事,究竟到了哪种地步了?”
“不瞒贤侄。”公孙昶转身带着两人回屋,指着屋内悬挂的一副舆图说道“这次塞外鲜卑、乌桓两族联合来攻,背后又有高句丽暗中支援,我辽东边境几乎全线遭攻,战线自东部都尉所属西安平、武次,到中部襄平、候城,至西部都尉高显,五县皆有敌军,人马总共不下七万。郡中三万兵马,已然全部奔赴前线,至昨日左右线报,郡中伤亡已九千有余,若是战事再持续下去,恐怕辽东全郡陷落已是不远。”
冉绝并未经历过战争,但也看过几本兵书,知道这种伤亡对于公孙家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若是再这么持续下去,公孙昶说的全郡陷落,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于是说道“敢问公孙太守,辽东郡不是幽州盟所属吗,盟中怎么没有派来援军?”
自家和幽州盟那些龌龊,这种时候公孙昶也不好解释给冉绝听,况且蓟县已经派兵来源,更不好说了,公孙昶只能答道“盟主已令大将石开领虎翼军五千,此时已在路上,不久之后应该会前来吧。”
‘这幽州盟的盟主也太不靠谱了吧,这仗都打到了这种地步了才派兵来支援?’
心中想着这些,便见公孙昶把目光从舆图上转开,拿起桌上的一卷图纸说道“这是塞外乌桓部的地图,贤侄你且收下,另外,”
他摊开手掌,凭空变出一柄宝剑来,递到冉绝的手里说道“我见贤侄身上并无合适的兵刃随身,这把青釭剑是先祖留下的兵刃,塞外凶险,就拿与贤侄防身吧。”
冉绝接过宝剑,便感觉剑上传来一阵灵气传来,抽出宝剑一看,只见剑身若一匣秋水,寒光闪烁,锋芒毕露,便知道这是一件上好的灵刃宝剑。
抱剑在手,冉绝拱手一礼“多谢公孙太守。”
公孙昶摆摆手,有些自责地说道“爱女被掳,某身为生父,不能亲身去救,还要赖贤侄之力,区区一把兵刃而已,贤侄又何必说谢?”
冉绝劝道“太守身为一郡父母,守土有则,不顾儿女之情,自古忠……”想了想忽然觉得这句话不好,便急忙改口道“可谓大义。”
公孙昶文武双全,自然知道冉绝憋回去那半句话是什么,不过也并非怪罪,只是说道“贤侄此去,一路小心,走,我送贤侄一程。”
说罢一把牵住冉绝的手腕,从屋里往出走,一直送到城头,方才放下冉绝的手腕,犹豫说道“贤侄,小女之事,能救则救,若是力有不逮,便是棠华福气不足,贤侄可早早脱身,我公孙家另有良女相配。”
公孙昶身为一个父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对冉绝十分看好。
‘……那个家伙怂恿我答应了,它拍拍屁股没了倒好,留给我一张破图,这叫我拿什么去救人啊。’
只是以冉绝的性格,心里叫苦,嘴上却是肯定不会说的,便答道“在下定尽力而为。”
说罢,就要驾云而走,却忽然被一旁的公孙悌叫住。
公孙昶还能控制情绪,但一旁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
……
第二日一早,冉绝早早的便起来了——实在是外面太吵,想睡懒觉也不成。
吃过早饭,冉绝再去拜访公孙昶,不料刚出门口,迎面就看到了公孙悌。
“冉丹师。”公孙悌拱手而礼,说道“家父有请。”
到了公孙昶住的大门外,冉绝就看到公孙昶正站在屋门口,院子里列这十几员顶盔戴甲的军将列在院中,公孙昶手抚宝剑,肃然问道“诸将可到齐了?”
身边正是长子公孙嗣,闻言立即上前禀报道“回将军,诸将均已到齐,只有齐校尉因昨日重伤,此时还在后营修养,所以未到。”
“让他好生修养便是。”
此时公孙昶满脸威严,表情肃然,直接开口说道“横野将军。”
开口便点到自己,公孙嗣立即抱拳拱手,半跪接令。
“着你领本部骑兵三千,我再给你白马精骑五百,另有步卒五千,前去城外军寨驻守,于敌军攻城之时出兵策应,着力毁坏敌军的攻城器械,袭扰敌军,使其不能全力攻城。”
“唯。”
公孙嗣领了军令,公孙昶又叫出一将“讨贼校尉何在?”
“属下在。”一员将领出列拜倒。
“就令你领五千步卒与横野将军一道去城外守城,望你二人精诚合作,莫起争执。”
“属下定不辱命。”
二人领了将令,正要转身拜礼,就听到公孙昶又说道“嗣儿。”
点将场合,公孙嗣还是头一次听到公孙昶叫用这个称呼叫自己,闻言不由得一愣,转身看向公孙昶。
“父亲。”
只见公孙昶面色凝重,说道“昨夜探马来报,说是敌军中出现不少高句丽人的身影,今日之战,定然凶险异常,孙校尉老于战阵,经验丰富,战事上你要多与孙校尉的商议。”
“是。”公孙嗣抱拳行礼,答应道“孩儿知道了。”
公孙昶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多说几句儿女情长的话,只是说道“嗯,去吧。”
“典军校尉。”
“属下在。”又是将领出列。
“着你领军守东门。”
“助军校尉。”
“在。”
“着你守北门……”
一通安排下来,直到院子里最后一个军将也离开了院子,公孙悌才带着冉绝上前禀报“父亲,丹师来了。”
公孙昶眼圈发黑,眸子中带着几许血丝,看到冉绝前来,脸色缓和几分,说道“贤侄久等。”
“无碍。”冉绝并不当回事,只是问道“敢问公孙将军,眼下辽东的战事,究竟到了哪种地步了?”
“不瞒贤侄。”公孙昶转身带着两人回屋,指着屋内悬挂的一副舆图说道“这次塞外鲜卑、乌桓两族联合来攻,背后又有高句丽暗中支援,我辽东边境几乎全线遭攻,战线自东部都尉所属西安平、武次,到中部襄平、候城,至西部都尉高显,五县皆有敌军,人马总共不下七万。郡中三万兵马,已然全部奔赴前线,至昨日左右线报,郡中伤亡已九千有余,若是战事再持续下去,恐怕辽东全郡陷落已是不远。”
冉绝并未经历过战争,但也看过几本兵书,知道这种伤亡对于公孙家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若是再这么持续下去,公孙昶说的全郡陷落,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于是说道“敢问公孙太守,辽东郡不是幽州盟所属吗,盟中怎么没有派来援军?”
自家和幽州盟那些龌龊,这种时候公孙昶也不好解释给冉绝听,况且蓟县已经派兵来源,更不好说了,公孙昶只能答道“盟主已令大将石开领虎翼军五千,此时已在路上,不久之后应该会前来吧。”
‘这幽州盟的盟主也太不靠谱了吧,这仗都打到了这种地步了才派兵来支援?’
心中想着这些,便见公孙昶把目光从舆图上转开,拿起桌上的一卷图纸说道“这是塞外乌桓部的地图,贤侄你且收下,另外,”
他摊开手掌,凭空变出一柄宝剑来,递到冉绝的手里说道“我见贤侄身上并无合适的兵刃随身,这把青釭剑是先祖留下的兵刃,塞外凶险,就拿与贤侄防身吧。”
冉绝接过宝剑,便感觉剑上传来一阵灵气传来,抽出宝剑一看,只见剑身若一匣秋水,寒光闪烁,锋芒毕露,便知道这是一件上好的灵刃宝剑。
抱剑在手,冉绝拱手一礼“多谢公孙太守。”
公孙昶摆摆手,有些自责地说道“爱女被掳,某身为生父,不能亲身去救,还要赖贤侄之力,区区一把兵刃而已,贤侄又何必说谢?”
冉绝劝道“太守身为一郡父母,守土有则,不顾儿女之情,自古忠……”想了想忽然觉得这句话不好,便急忙改口道“可谓大义。”
公孙昶文武双全,自然知道冉绝憋回去那半句话是什么,不过也并非怪罪,只是说道“贤侄此去,一路小心,走,我送贤侄一程。”
说罢一把牵住冉绝的手腕,从屋里往出走,一直送到城头,方才放下冉绝的手腕,犹豫说道“贤侄,小女之事,能救则救,若是力有不逮,便是棠华福气不足,贤侄可早早脱身,我公孙家另有良女相配。”
公孙昶身为一个父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对冉绝十分看好。
‘……那个家伙怂恿我答应了,它拍拍屁股没了倒好,留给我一张破图,这叫我拿什么去救人啊。’
只是以冉绝的性格,心里叫苦,嘴上却是肯定不会说的,便答道“在下定尽力而为。”
说罢,就要驾云而走,却忽然被一旁的公孙悌叫住。
公孙昶还能控制情绪,但一旁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