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正是安家那头老狐狸安国维和夏老爷子夏仁勇。
夏老爷子远远瞟着对面衙门口的情形,白眉微微一皱,道:“那个臭小子花
言巧语哄骗我的宝贝孙女儿,我恨不得扒了他的皮,你这老家伙偏要我送他一个
举人功名。结果我憋了一肚子窝囊气,你却眼看着他去三等县做一个小小典史,
也袖手不理?”
安国维微笑道:“他屈居三十名举人之末,如果一下子拔得太高,岂不令人
侧目?那对他并非好事。再者说,宦海沉浮,风波险恶,冲在最前面的人未必能
走到最后。”
夏老爷子蹙眉道:“难道你没听说,杨应龙打算安排播州阿牧赵歆的儿子赵
文远去葫县,田家则大力举荐徐伯夷去葫县么?杨应龙此举必然大有深意,田家
那对小娃儿也不是省油的灯,况且徐伯夷和叶小天又有夙怨。叶小天被他们两个
钳制着,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儿来?”
安国维笑吟吟地道:“你担心他吃亏,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他此前曾在葫县干
过什么事,嘿嘿!一个假典史都能干得有声有色,如今有货真价实的官身,他会
吃亏?那个小子粘上毛比猴子都精!”
布政使衙门里,按察使王浩铭才刚刚赶到不久,此刻正与布政使姜欣喝茶聊
天。这两位封疆大吏秉承“王不见王”的原则,除了偶尔饮宴交际的场合,从来
不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更不会到对方衙门拜访。
但今天不同,王浩铭兼着本省学政,举子们是他录取的,而这些举子们不管
是做官也好,还是成为地方士绅,都要常和布政使衙门打交道,所以这次接见,
他们两个人必然一起出面。
布政司、按察司两司长官大开中门,赐宴接待了新科举子们,最后又陪同他
们离开府衙,仿效进士及第夸官游街的方式,领着他们游览风景名胜,祭拜孔子
先师,可谓风光无限。
又过三日,布政使衙门便发下公函,对今科举子们的前程一一做出了安排。
见到布政使衙门的公函后,三十名举子当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贵州情形特殊,在中原花花锦绣之地,一个县丞的官职,你若没一个进士出
身,也根本轮不到你去做。而在贵州却因为地方贫瘠,难出政绩,时不时的还要
拖欠俸禄,土司老爷们又来喧宾夺主,所以没有哪个进士愿意到这种地方来做官。
限于当地的特殊情况,朝廷也是特事特办,很多基层官员都是从本省举人中
直接选拔。
三十名举子中有十一个人就地安置,其中五人留用于贵阳布政司、按察司、
大宅吉、小宅吉,其余六人则分赴各地为官。
剩下十九人中,本省举子试的第一名涂方林就不可能就地任职了,他是一定
会被保送到京师参加会试考进士的。尽管是本州解元,一旦拿到全国范围之内,
尤其是跟江浙一带那些学霸们竞争,那成绩根本就不够看了。所以他这一省解元,
既捞不到本省的实惠官儿做,去京师大比又势必要名落孙山,涂解元又如何高兴
得起来?
另外还有八人被保送国子监,同样是进京,他们比涂解元就幸运多了。
三十名举人中没安排的那十个人,则下发批准建功名坊的公文,送他们还乡。
虽然不比其他幸运儿,却也是免税免赋、荣耀乡里。
三十名举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徐伯夷,一个是赵文远,还
有一个就是话题最多的叶小天,这三个人都被安排到葫县为官了。
徐伯夷接任原葫县县丞孟庆唯的官职,赵文远则成为葫县驿丞,叶小天为葫
县典史。
三人中,徐伯夷是八品官,以举人来说,能够直接任命为一县县丞,成为朝
廷有品秩的官员,算是相当美满的结局了。不过以他乡试第三名的成绩,确也当
得起这个任命。
至于赵文远和叶小天则是不入流的官,也就是九品以下,两人都是月俸四石。
不过,这两人的官职都比较特殊,一般不入流的官可以由地方官府直接任命,向
吏部报备一下就好。
但典史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县里的县丞或主簿出缺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
这一来他就等于是县丞、主簿这种有品秩的官员的预备官。因此典史也得吏部铨
选,皇帝亲自签批任命,虽不入流,也是命官——朝廷任命的官。
而驿丞呢,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同样属于不入流的小官。可
是葫县因为正处于贵州驿路的最北端,是贯通贵州南北的唯一交通要道之所在,
所以说这里的驿丞就与中原地区那些负责迎来送往的驿丞大不相同了。
这里的驿站具备许多军事用途,传输军事物资、传递军事情报,同时保管物
资、交接物资、维护驿道,责任不可谓不重。此外还有钞、布、棉、战衣、军靴、
兵器……杨应龙盯上这个位置,自然有他的用意。
按照姜布政的说法,葫县地处要隘,且立县时日尚短,又因县丞与典史两个
要职出缺,所以需要补充较多的年轻官员,以加强葫县的治理。
内中真正缘由,各个方面自然都心知肚明。只有那些不明所以但又知道叶小
天与徐伯夷不和的百姓对此津津乐道,期盼二人到了葫县来一场龙虎斗,给他们
茶余饭后增加一点谈资。
杨府内,阿牧赵歆和他的儿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
夏老爷子远远瞟着对面衙门口的情形,白眉微微一皱,道:“那个臭小子花
言巧语哄骗我的宝贝孙女儿,我恨不得扒了他的皮,你这老家伙偏要我送他一个
举人功名。结果我憋了一肚子窝囊气,你却眼看着他去三等县做一个小小典史,
也袖手不理?”
安国维微笑道:“他屈居三十名举人之末,如果一下子拔得太高,岂不令人
侧目?那对他并非好事。再者说,宦海沉浮,风波险恶,冲在最前面的人未必能
走到最后。”
夏老爷子蹙眉道:“难道你没听说,杨应龙打算安排播州阿牧赵歆的儿子赵
文远去葫县,田家则大力举荐徐伯夷去葫县么?杨应龙此举必然大有深意,田家
那对小娃儿也不是省油的灯,况且徐伯夷和叶小天又有夙怨。叶小天被他们两个
钳制着,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儿来?”
安国维笑吟吟地道:“你担心他吃亏,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他此前曾在葫县干
过什么事,嘿嘿!一个假典史都能干得有声有色,如今有货真价实的官身,他会
吃亏?那个小子粘上毛比猴子都精!”
布政使衙门里,按察使王浩铭才刚刚赶到不久,此刻正与布政使姜欣喝茶聊
天。这两位封疆大吏秉承“王不见王”的原则,除了偶尔饮宴交际的场合,从来
不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更不会到对方衙门拜访。
但今天不同,王浩铭兼着本省学政,举子们是他录取的,而这些举子们不管
是做官也好,还是成为地方士绅,都要常和布政使衙门打交道,所以这次接见,
他们两个人必然一起出面。
布政司、按察司两司长官大开中门,赐宴接待了新科举子们,最后又陪同他
们离开府衙,仿效进士及第夸官游街的方式,领着他们游览风景名胜,祭拜孔子
先师,可谓风光无限。
又过三日,布政使衙门便发下公函,对今科举子们的前程一一做出了安排。
见到布政使衙门的公函后,三十名举子当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贵州情形特殊,在中原花花锦绣之地,一个县丞的官职,你若没一个进士出
身,也根本轮不到你去做。而在贵州却因为地方贫瘠,难出政绩,时不时的还要
拖欠俸禄,土司老爷们又来喧宾夺主,所以没有哪个进士愿意到这种地方来做官。
限于当地的特殊情况,朝廷也是特事特办,很多基层官员都是从本省举人中
直接选拔。
三十名举子中有十一个人就地安置,其中五人留用于贵阳布政司、按察司、
大宅吉、小宅吉,其余六人则分赴各地为官。
剩下十九人中,本省举子试的第一名涂方林就不可能就地任职了,他是一定
会被保送到京师参加会试考进士的。尽管是本州解元,一旦拿到全国范围之内,
尤其是跟江浙一带那些学霸们竞争,那成绩根本就不够看了。所以他这一省解元,
既捞不到本省的实惠官儿做,去京师大比又势必要名落孙山,涂解元又如何高兴
得起来?
另外还有八人被保送国子监,同样是进京,他们比涂解元就幸运多了。
三十名举人中没安排的那十个人,则下发批准建功名坊的公文,送他们还乡。
虽然不比其他幸运儿,却也是免税免赋、荣耀乡里。
三十名举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徐伯夷,一个是赵文远,还
有一个就是话题最多的叶小天,这三个人都被安排到葫县为官了。
徐伯夷接任原葫县县丞孟庆唯的官职,赵文远则成为葫县驿丞,叶小天为葫
县典史。
三人中,徐伯夷是八品官,以举人来说,能够直接任命为一县县丞,成为朝
廷有品秩的官员,算是相当美满的结局了。不过以他乡试第三名的成绩,确也当
得起这个任命。
至于赵文远和叶小天则是不入流的官,也就是九品以下,两人都是月俸四石。
不过,这两人的官职都比较特殊,一般不入流的官可以由地方官府直接任命,向
吏部报备一下就好。
但典史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县里的县丞或主簿出缺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
这一来他就等于是县丞、主簿这种有品秩的官员的预备官。因此典史也得吏部铨
选,皇帝亲自签批任命,虽不入流,也是命官——朝廷任命的官。
而驿丞呢,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同样属于不入流的小官。可
是葫县因为正处于贵州驿路的最北端,是贯通贵州南北的唯一交通要道之所在,
所以说这里的驿丞就与中原地区那些负责迎来送往的驿丞大不相同了。
这里的驿站具备许多军事用途,传输军事物资、传递军事情报,同时保管物
资、交接物资、维护驿道,责任不可谓不重。此外还有钞、布、棉、战衣、军靴、
兵器……杨应龙盯上这个位置,自然有他的用意。
按照姜布政的说法,葫县地处要隘,且立县时日尚短,又因县丞与典史两个
要职出缺,所以需要补充较多的年轻官员,以加强葫县的治理。
内中真正缘由,各个方面自然都心知肚明。只有那些不明所以但又知道叶小
天与徐伯夷不和的百姓对此津津乐道,期盼二人到了葫县来一场龙虎斗,给他们
茶余饭后增加一点谈资。
杨府内,阿牧赵歆和他的儿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