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可怕,倒是挺和善的!」
从三条营出来,沿着秦淮河,经大油坊,跨过文德桥,便到了贡院的所在。
太平军刚破天京不过月余,天下才子的造册俱毁于战火,因此开科的黄榜一出,
人人皆可报名参加。此时贡院之前,已是人山人海,这其中有前来应试的,也有
凑热闹的。总之,虽然看起来像一场闹剧,却是让整个金陵上下感觉距离自己最
近的一次科举。
刚把傅善祥姊妹带到贡院,洪宣娇便带着谢满妹离开了。这次虽然是由天王
下诏开办的科举,但实际操纵人还是东王杨秀清,此时他正在明远楼内,给前来
应试的才子佳人登记造册。洪宣娇由于萧朝贵的原因,不是万不得已的场合,不
愿见到杨秀清,这才匆匆赶往女营安顿。
「西王娘!」就在洪宣娇刚出贡院,走到乌衣巷前,见一名身材修长的女军
帅前来禀报。此人身高七尺,不输男儿,剑眉星目,英气十足,颇有巾帼英雄苏
三娘的风采。
「八妹,何事?」洪宣娇停下脚步问道。
原来,她正是后军军帅朱九妹的姊姊朱八妹。和喜静不喜动的妹妹不同,朱
八妹专好舞刀弄枪,在女营之中,武艺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擅射,百步之内,弹
不虚发,乃是太平天国仅次于洪宣娇的神射手。也正因如此,洪宣娇这才任命她
为左军军帅,被调往浦口,协助北伐军攻打扬州。
「奉东王之令,林丞相、李丞相等人的北伐军已经撤离扬州,沿着江北各镇,
往西挺进,直逼滁州!」朱八妹答道。
「什么?刚把扬州打下,这就弃了?」洪宣娇吃惊地问道。
「没错!」朱八妹道,「东王称,向荣的江南大营已经驻扎在孝陵卫,威胁
天京,琦善的大军正日夜兼程赶来,若两下合围,只怕天京局势更雪上加霜!这
才令两位丞相不争夺一城一池,全力北进,直捣北京,行围魏救赵之计!」
扬州自古乃是金陵门户,长江北岸的第一重镇,无论是北伐也好,固守也好,
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林凤翔和李开芳好不容易攻占扬州,却又被轻而易举地放
弃,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而且,扬州的得而复失,相当于自断退路,令天京和北
伐军失去接应之势。
「不行,」洪宣娇急忙道,「我得去见天王,将此事禀报于她!」
「西王娘,使不得!」谢满妹急忙拦住了她道,「万岁深居天王府之内,朝
中大小事宜,皆有东王执掌。你若去说,必无结果,让东王知晓,免不了又起矛
盾!况且,林丞相既已打开了扬州的门户,此番又兵指滁州。滁州亦与天京相邻,
为江北重镇。若滁州能取,想来也不会断了与北伐军的联络。你且宽心,若是林
丞相孤军深入,陷于敌阵,满妹自当与西王娘一道,带女营的姊妹北上救援!」
洪宣娇沉吟了片刻,见她说得有理,只好作罢。不过,她心中还有隐隐担忧,
按着杨秀清的思路,北伐军越往中原腹地,便越会陷入孤军奋战之势。
谢满妹接着道:「只要能挺进中原,便能得到捻军十八铺盟主张乐行大帅的
接应,北伐大计,定不致有失!」
洪宣娇叹了口气:「如此,也只能指望张大帅了!啊,满妹,前几日,我听
说陈宗扬让杨秀清调入东王府听用,可有此事?」
谢满妹低下头道:「确有此事!」
洪宣娇道:「你夫妻二人虽皆在军中,却因男女分营,不能相见,着实可怜。
待明日天王府早朝过后,我见到东王,将你引荐入东王府当承宣,如何?」
「这……怕有所不妥!」谢满妹急忙道,「东王为人阴狠,几近冷血,到了
他手下,只怕没什么好日子过,满妹宁愿在女营伺候西王娘。」
洪宣娇道:「女营副总管苏三娘与殿左一指挥罗大纲情投意合,如今天王已
经默许两人一道,不受分营所制。前些日子,苏三娘已从女营调走万余人,协助
罗大纲攻打镇江。两人共宿一营,不是夫妻,胜似夫妻。将来或许也有一日,你
与陈宗扬也能和苏三娘一般,夫妻同榻!」
「那……便多谢西王娘了!」虽然谢满妹也很讨厌东王,却禁不住和丈夫在
一起的诱惑,含羞答应下来。
转眼又是数月,到了太平天国第一次天试的日子。
在这几个月里,北伐军已从滁州北上,克凤阳、亳州、归德府,却被黄河阻
于南岸。不得已沿岸西进,又克巩县,在那里觅得船只北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
在平阳转道东进,直逼天津,兵锋所向,莫不披靡。另一方面,东王杨秀清又组
建西征军,以赖汉英、胡以晃为统帅,进逼武汉。天国情势一片大好,清廷半壁
已尽入囊中,各地义军群起响应,天下遍地烽火,汉家光复之日何远?
其实,洪宣娇根本无心科举一事,更多的心力,还是在北伐之上。那不仅关
乎着天国的大业,更因为有重要的人在那边。若不是天王下诏,将她留在天京城
里管制女营,她宁愿当一个马前卒,和林凤翔一起冲杀在疆场之上。听到北伐军
捷报频传,她在开心之余,也免不了更多担忧。正如她此前所言,北伐军越深入,
便越城孤军之势。而孤军深入,素来便是兵家大忌。
当然,想要建不世之功,只能出敌不意,正如汉时的冠军侯霍去病,前明凉
国公蓝玉,俱是孤军深入,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才封狼居胥。可这些,还得天时
地利人和的照拂,却不知,林凤翔有没有这样的天命,真正能够如杨秀清设想的
那样,驱逐满夷,匡正汉家?
女科的正试考官是洪宣娇,乃天王御定,副试考官是张婉如和王自珍,她们
一个是鄂人,一个是皖人,俱是随着太平军一路东进下江宁时,投奔而来的。这
二人俱是三十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
从三条营出来,沿着秦淮河,经大油坊,跨过文德桥,便到了贡院的所在。
太平军刚破天京不过月余,天下才子的造册俱毁于战火,因此开科的黄榜一出,
人人皆可报名参加。此时贡院之前,已是人山人海,这其中有前来应试的,也有
凑热闹的。总之,虽然看起来像一场闹剧,却是让整个金陵上下感觉距离自己最
近的一次科举。
刚把傅善祥姊妹带到贡院,洪宣娇便带着谢满妹离开了。这次虽然是由天王
下诏开办的科举,但实际操纵人还是东王杨秀清,此时他正在明远楼内,给前来
应试的才子佳人登记造册。洪宣娇由于萧朝贵的原因,不是万不得已的场合,不
愿见到杨秀清,这才匆匆赶往女营安顿。
「西王娘!」就在洪宣娇刚出贡院,走到乌衣巷前,见一名身材修长的女军
帅前来禀报。此人身高七尺,不输男儿,剑眉星目,英气十足,颇有巾帼英雄苏
三娘的风采。
「八妹,何事?」洪宣娇停下脚步问道。
原来,她正是后军军帅朱九妹的姊姊朱八妹。和喜静不喜动的妹妹不同,朱
八妹专好舞刀弄枪,在女营之中,武艺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擅射,百步之内,弹
不虚发,乃是太平天国仅次于洪宣娇的神射手。也正因如此,洪宣娇这才任命她
为左军军帅,被调往浦口,协助北伐军攻打扬州。
「奉东王之令,林丞相、李丞相等人的北伐军已经撤离扬州,沿着江北各镇,
往西挺进,直逼滁州!」朱八妹答道。
「什么?刚把扬州打下,这就弃了?」洪宣娇吃惊地问道。
「没错!」朱八妹道,「东王称,向荣的江南大营已经驻扎在孝陵卫,威胁
天京,琦善的大军正日夜兼程赶来,若两下合围,只怕天京局势更雪上加霜!这
才令两位丞相不争夺一城一池,全力北进,直捣北京,行围魏救赵之计!」
扬州自古乃是金陵门户,长江北岸的第一重镇,无论是北伐也好,固守也好,
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林凤翔和李开芳好不容易攻占扬州,却又被轻而易举地放
弃,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而且,扬州的得而复失,相当于自断退路,令天京和北
伐军失去接应之势。
「不行,」洪宣娇急忙道,「我得去见天王,将此事禀报于她!」
「西王娘,使不得!」谢满妹急忙拦住了她道,「万岁深居天王府之内,朝
中大小事宜,皆有东王执掌。你若去说,必无结果,让东王知晓,免不了又起矛
盾!况且,林丞相既已打开了扬州的门户,此番又兵指滁州。滁州亦与天京相邻,
为江北重镇。若滁州能取,想来也不会断了与北伐军的联络。你且宽心,若是林
丞相孤军深入,陷于敌阵,满妹自当与西王娘一道,带女营的姊妹北上救援!」
洪宣娇沉吟了片刻,见她说得有理,只好作罢。不过,她心中还有隐隐担忧,
按着杨秀清的思路,北伐军越往中原腹地,便越会陷入孤军奋战之势。
谢满妹接着道:「只要能挺进中原,便能得到捻军十八铺盟主张乐行大帅的
接应,北伐大计,定不致有失!」
洪宣娇叹了口气:「如此,也只能指望张大帅了!啊,满妹,前几日,我听
说陈宗扬让杨秀清调入东王府听用,可有此事?」
谢满妹低下头道:「确有此事!」
洪宣娇道:「你夫妻二人虽皆在军中,却因男女分营,不能相见,着实可怜。
待明日天王府早朝过后,我见到东王,将你引荐入东王府当承宣,如何?」
「这……怕有所不妥!」谢满妹急忙道,「东王为人阴狠,几近冷血,到了
他手下,只怕没什么好日子过,满妹宁愿在女营伺候西王娘。」
洪宣娇道:「女营副总管苏三娘与殿左一指挥罗大纲情投意合,如今天王已
经默许两人一道,不受分营所制。前些日子,苏三娘已从女营调走万余人,协助
罗大纲攻打镇江。两人共宿一营,不是夫妻,胜似夫妻。将来或许也有一日,你
与陈宗扬也能和苏三娘一般,夫妻同榻!」
「那……便多谢西王娘了!」虽然谢满妹也很讨厌东王,却禁不住和丈夫在
一起的诱惑,含羞答应下来。
转眼又是数月,到了太平天国第一次天试的日子。
在这几个月里,北伐军已从滁州北上,克凤阳、亳州、归德府,却被黄河阻
于南岸。不得已沿岸西进,又克巩县,在那里觅得船只北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
在平阳转道东进,直逼天津,兵锋所向,莫不披靡。另一方面,东王杨秀清又组
建西征军,以赖汉英、胡以晃为统帅,进逼武汉。天国情势一片大好,清廷半壁
已尽入囊中,各地义军群起响应,天下遍地烽火,汉家光复之日何远?
其实,洪宣娇根本无心科举一事,更多的心力,还是在北伐之上。那不仅关
乎着天国的大业,更因为有重要的人在那边。若不是天王下诏,将她留在天京城
里管制女营,她宁愿当一个马前卒,和林凤翔一起冲杀在疆场之上。听到北伐军
捷报频传,她在开心之余,也免不了更多担忧。正如她此前所言,北伐军越深入,
便越城孤军之势。而孤军深入,素来便是兵家大忌。
当然,想要建不世之功,只能出敌不意,正如汉时的冠军侯霍去病,前明凉
国公蓝玉,俱是孤军深入,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才封狼居胥。可这些,还得天时
地利人和的照拂,却不知,林凤翔有没有这样的天命,真正能够如杨秀清设想的
那样,驱逐满夷,匡正汉家?
女科的正试考官是洪宣娇,乃天王御定,副试考官是张婉如和王自珍,她们
一个是鄂人,一个是皖人,俱是随着太平军一路东进下江宁时,投奔而来的。这
二人俱是三十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