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给你看,好勾引你冲动出手。”
“我不着急的。”栾采晴这话不是冲吴征,其实是说给林锦儿听。吴征接过话道:“这些人,反正都要死。”
说话间见迭轻蝶美目四处流连,见着英俊的男子便即挑眉弄姿,半点不遮掩。刘荣面色不郁,又似天长日久已然习惯,无可奈何,只能由得心上人去。那顾清鸣畏畏缩缩地跟在后面,活似个随从。
吴征哂笑,道:“以为当狗就能活出样来?狗,终究是狗。有剩饭时吃上两口,待主人都要挨饿时,狗只会被杀了下锅。你们说,他会不会第一个被踢出来让我杀?”
“还能有其他人么?嘻嘻。”栾采晴一样哂笑不已,道:“这种狗,随时都会被下锅,不是他是谁。”
几人进了摘星楼,不多时吴征见一人从后厨匆匆忙忙出来,径直上了三楼后视线被遮挡,想是进了隔间。这人吴征也熟,正是当年昆仑楼的大厨崔余子。料想是这么多达官贵人到来,崔大厨亲自伺候,询问菜色与口味等等。吴征与他经年不见,又勾起许多回忆。
大秦今年的元夜办得格外隆重奢华,夜色降临,秦都大道自头至尾的花灯,三步一小盏,十步一大座,依序点燃,将整座城池映照得美轮美奂,灯火通明。
无论高官还是百姓都换上最喜欢,最漂亮的衣物,女子们描上最增丽色的妆容走上街头。扶老携幼,共看花灯上的诗词与谜语。岁岁皆至的春风又将临大地,一派春向融融,物丰时泰的美好愿景。
长街灯火之外管弦声起,谱出一片太平好气象。灯月相映,长街上花枝招展。男歌女唱,彩楼前喜气洋洋。
吴征混在人流中,等候在皇宫外。酉末戌初,皇宫城楼上乐声大作,霍永宁身着龙袍,头戴紫金冠,一身锦绣华彩,珠光宝气。吴征定睛看去,那霍永宁龙袍比众不同,前后各绣着四条龙,脖颈衣领处盘绕着一条。这样前后看去均是五条龙,意寓九五之尊。
“呵。”吴征嘴角挂着轻蔑的笑,身边人多不便多言,心里却道:“越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越怕旁人质疑,越要无时无刻标榜自己。”
霍永宁领着向无极与俞人则等一干重臣,先焚香祭拜了天地,又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一通。大体说些大秦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兵强马壮等等。大臣们便祝陛下龙体安康,大秦连年丰收,一统天下,听得吴征肚子里憋笑相当不易。
歌舞升平,一夜欢腾,人群散去前吴征等人已悄悄离开。临出城前吴征想了想道:“你们先出城,我稍候再来汇合。”
“征儿,不可冲动。”林锦儿始终压抑着仇恨的怒火,甚是不易。她知晓吴征也是一般,生怕他一时激愤。
“师娘放心,我去见个人就回来,不会干傻事。”怕林锦儿不信,吴征指了指栾采晴和倪妙筠道:“你问她们,从紫陵城出来之前,我可是都答应了绝不会乱来。”
送走三女,吴征返回城里,跃入一处宅院等候主人归来。宅院是个殷实人家,吴征候女主人与孩童睡下才进入堂屋。这里不是他第一次来,但和从前相比,一切都换了模样。
等到月上中天,宅门打开,一条疲惫的身影拖沓着脚步,佝偻着腰回到宅院。主人的年纪并不大,吴征初识他不过三十出头,今年也不到四十。但是看他的风尘之色与走路之形,几乎像个垂暮的老人。
“崔师傅。”吴征等他进了堂屋后现身,这一声叫得颇为沧桑。离开成都之后重回这里,最熟识,最亲近的人只剩下了他。未出山时吴征满脑子都是想着帮昆仑广开财路,赚得大把的银两。那时和崔余子每日研究新菜色,也已是好遥远的回忆。
崔余子佝偻的身体一震,颤巍巍地回身,气喘如牛。揉了揉浑浊的双目,终于确定面前这个英俊的男子正是吴征。当年意气风发,正欲鹏程万里的少年郎,如今也成了沉稳中带着些许哀伤的青年。崔余子牙关大颤,忙向屋外探头。
“没有人,放心吧。”
吴征威震天下,崔余子当然听说过了,闻言忙关上房门,颤声道:“公子爷,您……终于回来了……老奴等的好苦。”
“嗯,回来了,回来了……当年走得急,都没跟崔师傅见上一面,受苦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崔余子纳头便拜,老泪纵横。
吴征眼珠微涩,忙一把扶起,道:“今日路过【昆仑楼】,远远看见你,特地来与你见一面。”
“老奴这些年苟且偷生,一直在等公子回来。”
昆仑覆灭之后,所属产业皆被收缴搜刮一空。相关人等要么死难,轻些的也发送徭役。崔余子手艺绝高,是昆仑楼银两如流水般进账的保证。俞人则霸占昆仑楼之后,遣了几波学徒去学手艺,始终学不到他的精髓,做出来的菜色味道不对,摘星楼生意日渐惨淡。无奈之下又着崔余子出山,生意才重又红火。
崔余子不吵不闹,克己守分。俞人则摸不清他到底对昆仑派还有多少旧情,但想这人一无学识,二无武功,就是个低贱的庖厨。每日白花花的银两进账,很难不让人心动,遂将他留在摘星楼,仍任大厨。崔余子活命之后更加尽心尽力,凡有贵客,必亲至雅间商询口味,菜色更是日常推陈出新,摘星楼生意越发火爆,一座难求。
吴征听完他的经历,连连点头,道:“活着就好,比什么都好。我在成都没什么亲友了,今日特地来见你一见,没别的意思,你不必记在心上,一如平常。等我大仇得报,还要与崔师傅痛饮!”
吴征起身欲走,崔余子伸手止住,压低了声音道:“公子,您可否确信周围无人监视偷听?”
“没有?天下已经没有人能瞒得过我。”吴征见崔余子面色郑重,施展观风听雨确认无虞道。
“公子稍坐,老奴有要事禀报。”崔余子极轻声道:“公子,老奴苟且偷生,不为保全一条性命,而是酒楼是个好地方!”
吴征立即明悟,崔余子道:“里边人来人往,什么人和什么人交好,老奴一直留心观察。每每伺候那些大爷,老奴尽心尽力,多跑几趟腿,总能听到些只言片语。若是他们酒醉,难免也会露出些口风。这些年来,老奴断断续续听了些,略有”
吴征频频点头,大加称赞。崔余子虽不识文武,能做大厨的可不是笨人,尤其心思细密周到。他又道:“公子,旁的不太打紧,唯有两件事,公子务必在意!”
“请说!”
[ 本章完 ]【1】【2】【3】【4】
“我不着急的。”栾采晴这话不是冲吴征,其实是说给林锦儿听。吴征接过话道:“这些人,反正都要死。”
说话间见迭轻蝶美目四处流连,见着英俊的男子便即挑眉弄姿,半点不遮掩。刘荣面色不郁,又似天长日久已然习惯,无可奈何,只能由得心上人去。那顾清鸣畏畏缩缩地跟在后面,活似个随从。
吴征哂笑,道:“以为当狗就能活出样来?狗,终究是狗。有剩饭时吃上两口,待主人都要挨饿时,狗只会被杀了下锅。你们说,他会不会第一个被踢出来让我杀?”
“还能有其他人么?嘻嘻。”栾采晴一样哂笑不已,道:“这种狗,随时都会被下锅,不是他是谁。”
几人进了摘星楼,不多时吴征见一人从后厨匆匆忙忙出来,径直上了三楼后视线被遮挡,想是进了隔间。这人吴征也熟,正是当年昆仑楼的大厨崔余子。料想是这么多达官贵人到来,崔大厨亲自伺候,询问菜色与口味等等。吴征与他经年不见,又勾起许多回忆。
大秦今年的元夜办得格外隆重奢华,夜色降临,秦都大道自头至尾的花灯,三步一小盏,十步一大座,依序点燃,将整座城池映照得美轮美奂,灯火通明。
无论高官还是百姓都换上最喜欢,最漂亮的衣物,女子们描上最增丽色的妆容走上街头。扶老携幼,共看花灯上的诗词与谜语。岁岁皆至的春风又将临大地,一派春向融融,物丰时泰的美好愿景。
长街灯火之外管弦声起,谱出一片太平好气象。灯月相映,长街上花枝招展。男歌女唱,彩楼前喜气洋洋。
吴征混在人流中,等候在皇宫外。酉末戌初,皇宫城楼上乐声大作,霍永宁身着龙袍,头戴紫金冠,一身锦绣华彩,珠光宝气。吴征定睛看去,那霍永宁龙袍比众不同,前后各绣着四条龙,脖颈衣领处盘绕着一条。这样前后看去均是五条龙,意寓九五之尊。
“呵。”吴征嘴角挂着轻蔑的笑,身边人多不便多言,心里却道:“越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越怕旁人质疑,越要无时无刻标榜自己。”
霍永宁领着向无极与俞人则等一干重臣,先焚香祭拜了天地,又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一通。大体说些大秦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兵强马壮等等。大臣们便祝陛下龙体安康,大秦连年丰收,一统天下,听得吴征肚子里憋笑相当不易。
歌舞升平,一夜欢腾,人群散去前吴征等人已悄悄离开。临出城前吴征想了想道:“你们先出城,我稍候再来汇合。”
“征儿,不可冲动。”林锦儿始终压抑着仇恨的怒火,甚是不易。她知晓吴征也是一般,生怕他一时激愤。
“师娘放心,我去见个人就回来,不会干傻事。”怕林锦儿不信,吴征指了指栾采晴和倪妙筠道:“你问她们,从紫陵城出来之前,我可是都答应了绝不会乱来。”
送走三女,吴征返回城里,跃入一处宅院等候主人归来。宅院是个殷实人家,吴征候女主人与孩童睡下才进入堂屋。这里不是他第一次来,但和从前相比,一切都换了模样。
等到月上中天,宅门打开,一条疲惫的身影拖沓着脚步,佝偻着腰回到宅院。主人的年纪并不大,吴征初识他不过三十出头,今年也不到四十。但是看他的风尘之色与走路之形,几乎像个垂暮的老人。
“崔师傅。”吴征等他进了堂屋后现身,这一声叫得颇为沧桑。离开成都之后重回这里,最熟识,最亲近的人只剩下了他。未出山时吴征满脑子都是想着帮昆仑广开财路,赚得大把的银两。那时和崔余子每日研究新菜色,也已是好遥远的回忆。
崔余子佝偻的身体一震,颤巍巍地回身,气喘如牛。揉了揉浑浊的双目,终于确定面前这个英俊的男子正是吴征。当年意气风发,正欲鹏程万里的少年郎,如今也成了沉稳中带着些许哀伤的青年。崔余子牙关大颤,忙向屋外探头。
“没有人,放心吧。”
吴征威震天下,崔余子当然听说过了,闻言忙关上房门,颤声道:“公子爷,您……终于回来了……老奴等的好苦。”
“嗯,回来了,回来了……当年走得急,都没跟崔师傅见上一面,受苦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崔余子纳头便拜,老泪纵横。
吴征眼珠微涩,忙一把扶起,道:“今日路过【昆仑楼】,远远看见你,特地来与你见一面。”
“老奴这些年苟且偷生,一直在等公子回来。”
昆仑覆灭之后,所属产业皆被收缴搜刮一空。相关人等要么死难,轻些的也发送徭役。崔余子手艺绝高,是昆仑楼银两如流水般进账的保证。俞人则霸占昆仑楼之后,遣了几波学徒去学手艺,始终学不到他的精髓,做出来的菜色味道不对,摘星楼生意日渐惨淡。无奈之下又着崔余子出山,生意才重又红火。
崔余子不吵不闹,克己守分。俞人则摸不清他到底对昆仑派还有多少旧情,但想这人一无学识,二无武功,就是个低贱的庖厨。每日白花花的银两进账,很难不让人心动,遂将他留在摘星楼,仍任大厨。崔余子活命之后更加尽心尽力,凡有贵客,必亲至雅间商询口味,菜色更是日常推陈出新,摘星楼生意越发火爆,一座难求。
吴征听完他的经历,连连点头,道:“活着就好,比什么都好。我在成都没什么亲友了,今日特地来见你一见,没别的意思,你不必记在心上,一如平常。等我大仇得报,还要与崔师傅痛饮!”
吴征起身欲走,崔余子伸手止住,压低了声音道:“公子,您可否确信周围无人监视偷听?”
“没有?天下已经没有人能瞒得过我。”吴征见崔余子面色郑重,施展观风听雨确认无虞道。
“公子稍坐,老奴有要事禀报。”崔余子极轻声道:“公子,老奴苟且偷生,不为保全一条性命,而是酒楼是个好地方!”
吴征立即明悟,崔余子道:“里边人来人往,什么人和什么人交好,老奴一直留心观察。每每伺候那些大爷,老奴尽心尽力,多跑几趟腿,总能听到些只言片语。若是他们酒醉,难免也会露出些口风。这些年来,老奴断断续续听了些,略有”
吴征频频点头,大加称赞。崔余子虽不识文武,能做大厨的可不是笨人,尤其心思细密周到。他又道:“公子,旁的不太打紧,唯有两件事,公子务必在意!”
“请说!”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