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营寨为依托,损伤不小。韩铁衣不管这些小仗胜负,全副注意力都盯在士气上。多日下来,盛军士气不减,他就不紧不慢地与燕军相持。
又过两月,天气渐凉,北方吹来的秋风渐渐席卷徐州一地,将战场染得一片肃杀。
盛军依然稳健,粮草补给源源不绝。反观燕军初时御驾亲征的锐气渐渐消磨不说,斥候回报的消息里,近来的粮草支应又有日渐减少之势。这并非栾楚廷彻底镇不住麾下官员,而是燕国国力疲敝,久战之下粮草银钱消耗巨大,库府空虚,难以持久。
燕军因此变得急迫,害怕继续相持下去被生生地拖垮。不知道在徐州城里栾楚廷是怎样地怒发冲冠,燕军一次次不要命似地冲击盛军大营。给韩归雁,祝雅瞳等人的感觉就像回到了陵江,寿昌城头的日子。
可是盛军兵强马壮,早不是当年。燕军连年败仗,早已不复巅峰时的不可一世。一次次冲击中,盛军大营稳如泰山,燕军的士气一次次受到沉重打击。栾楚廷的御驾亲征到这一刻,对燕军的激励作用全然消退。反倒是所有军机都要经过他,都要顾忌他的面子,不仅延误,许多对战局原本有利的事情还无法实施。
“蒯博延是不是要疯了?是我就疯了。”韩铁衣将一面面小旗插在沙盘上,时机成熟,决战在即,他胸有成竹。
“本来就是个疯子。这回有他们皇帝在上 压着,这人不能独断专行,不敢用他最惯用的放手一搏,肯定难受得很。”从前输了至多损兵折将,这一回输了皇帝都要遇险,蒯博延指挥的燕军怎么打怎么别扭,韩归雁越觉游刃有余。
“差不多咯,该诱他们出城决战了。”韩铁衣插上最后一面小旗,沙盘上的态势一览无余。
“佯作退军吧,栾楚廷必定下旨来追。”栾采晴摇了摇头,目中也有些黯然,到底是血脉相连的皇家,眼看着即将覆灭,心中难免有丝凄然之意:“若是不来追,咱们掉头攻城再退,栾楚廷一定要战这一场。不仅为了他的天子颜面,更要稳他的龙椅。”
御驾亲征不仅寸土未复,还打得难受无比,栾楚廷最后一些威望灰飞烟灭,大臣们离心离德不远,燕国将是内乱之局。栾采晴最后看了眼沙盘,暗道:你啊,真是活该!死在这里还能留个身后美名,算我为栾家做点事情。
五日之后,盛军后退十里之外大营驻扎,又过五日,再退十里。韩铁衣整军严密,始终阵型不散,盛军露出撤军之意。
后撤二十里给了燕军大量空间。斥候每日回报,燕军正从周边各地赶来集结,在徐州城外漫山遍野,绵延数里。韩铁衣闻报下了封战书,约定五日之后两军决战。
秋风萧瑟,远远望去燕军的工兵正在平整战场,以利于两万铁骑的纵横。吴征带着神秘的微笑远远打量,又见费鸿曦也从营帐里出来眺望。吴府一干人等先前俱随着韩归雁征战荆州,保护韩铁衣与押阵的重任就落在老爷子头上。
“外公。”
“哟,乖孙女婿,怎么,也来看看这片战场?”
“嗯。”吴征遥指远方道:“若能歼灭那两万重骑,燕国将灰飞烟灭。”
“我大盛从前苟延残喘,老夫是做梦都想不到有这一天。”费鸿曦感慨万千,从前以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苦苦支撑着盛国,世人都道有他在,盛国尚可支持。可他心里最清楚,兵锋面前,一人之力微不足道。燕国只不过要对付北方黑胡,始终腾不出手来而已。
等燕国腾出手来准备南下了,凭空冒出个吴征,带着吴府众人以扫平八荒六合之势,席卷天下,燕盛攻守之势完全异形。怎能不让年近古稀的老人感慨。
“我也没有想到,一切来得这么快。还是陛下英明神武,众臣鼎力齐心。”
“哈哈哈,别把你自己摘干净,少来假谦虚。”费鸿曦大笑着指着吴征,道:“看你们这些年轻人征战沙场,这一战,老夫都觉有些技痒。”
“这一场还要外公押阵才是,等攻城的时候,我跟妙筠邀请外公一展身手。”
“好!好!好!”费鸿曦捋着胡须,道:“乖孙女婿,这一仗你看有几成胜算?”
“燕军势穷力孤,早到强弩之末。”吴征挥了挥双臂,虎虎生风,道:“就算此战不胜又有何惧?天下势在大盛,不过时间而已。”
五日之期转眼即过,两军三更造饭,四更拉开阵势只等天明。两军最精锐的部队,在徐州城外广袤的平原大地上展开。待红日跳出山头,刀枪如林,映日如血。
号角苍凉,大地苍茫,旗门开处,韩铁衣跨着骏马嘚嘚哒哒缓缓而出。身后跟着吴征,祝雅瞳,陆菲嫣三大绝顶高手一字排开。吴征手持长剑,连连拨转马头,驭驶【宝器】在阵前往来横行。长剑在空中虚劈出呼呼风声,脸上的哂笑之意,视燕国大军如无物。
“蒯博延,可敢与我决一死战?”吴征一提起此人就怒气上冲,寿昌城头蒯博延的阴狠下流之语他始终耿耿于怀,恨不能生啖其肉。
风声呼呼响起,在燕军中央亲自押阵的栾楚廷掷出一把宝剑。内力到处,宝剑旋转着飞跃军阵,在阵前空地上直插入地,嗡嗡颤抖。蒯博延打马上前停在宝剑旁,阴阴笑道:“在长安城里仓皇逃窜,到这里来耀武扬威,天下脸皮之厚,无过于你。尔随身佩剑在此,可敢取回?”
“数万之众拿不住我,还敢在此口出狂言。论脸皮,我甘拜下风。”吴征哈哈大笑,回身与韩铁衣一对视,道:“无胆匹夫莫走,我亲自取你人头。”
吴征策马,【宝器】轻灵地跃动,却不放蹄。韩铁衣手一挥,身后大军随着吴征徐徐挺进,最前的刀牌手挺着大盾,缝隙间长枪如荆棘丛生,席卷而至。
蒯博延矮身拔出【昆吾】,身后大阵打开,他匹马退回阵中。风卷尘沙,橹盾如墙,看不清燕军其后的阵型。
韩铁衣登上高台。这片决战的场地中,两军均有近十万兵将,厮杀定当无比惨烈。在周边各郡提前预备的军士更是不计其数,随时可能赶来参战。
他见燕军橹盾墙之后暗潮涌动,各兵丁呈方块状排列,每个方块之间留足了宽阔的通道,重骑组成一个巨大的兵团,在军阵最后等待时机。
韩铁衣见状,下令中军向左右分开。后军中千余名工匠眼疾手快,立刻将准备好的各个部件含楔落榫,顷刻间搭起数十辆投石车。绞盘嘎嘎旋动,拉下投柄落位,军士们奋力推着车子填补了中军散开的空缺。作为主将,他对旗下屡战屡胜的军士无比信任,步军的交锋丝毫不惧。
唯一的变数,就看能否对付那两万重骑!
两军精锐齐聚,血战一触即发。
[ 本章完 ]【1】【2】【3】【4】
又过两月,天气渐凉,北方吹来的秋风渐渐席卷徐州一地,将战场染得一片肃杀。
盛军依然稳健,粮草补给源源不绝。反观燕军初时御驾亲征的锐气渐渐消磨不说,斥候回报的消息里,近来的粮草支应又有日渐减少之势。这并非栾楚廷彻底镇不住麾下官员,而是燕国国力疲敝,久战之下粮草银钱消耗巨大,库府空虚,难以持久。
燕军因此变得急迫,害怕继续相持下去被生生地拖垮。不知道在徐州城里栾楚廷是怎样地怒发冲冠,燕军一次次不要命似地冲击盛军大营。给韩归雁,祝雅瞳等人的感觉就像回到了陵江,寿昌城头的日子。
可是盛军兵强马壮,早不是当年。燕军连年败仗,早已不复巅峰时的不可一世。一次次冲击中,盛军大营稳如泰山,燕军的士气一次次受到沉重打击。栾楚廷的御驾亲征到这一刻,对燕军的激励作用全然消退。反倒是所有军机都要经过他,都要顾忌他的面子,不仅延误,许多对战局原本有利的事情还无法实施。
“蒯博延是不是要疯了?是我就疯了。”韩铁衣将一面面小旗插在沙盘上,时机成熟,决战在即,他胸有成竹。
“本来就是个疯子。这回有他们皇帝在上 压着,这人不能独断专行,不敢用他最惯用的放手一搏,肯定难受得很。”从前输了至多损兵折将,这一回输了皇帝都要遇险,蒯博延指挥的燕军怎么打怎么别扭,韩归雁越觉游刃有余。
“差不多咯,该诱他们出城决战了。”韩铁衣插上最后一面小旗,沙盘上的态势一览无余。
“佯作退军吧,栾楚廷必定下旨来追。”栾采晴摇了摇头,目中也有些黯然,到底是血脉相连的皇家,眼看着即将覆灭,心中难免有丝凄然之意:“若是不来追,咱们掉头攻城再退,栾楚廷一定要战这一场。不仅为了他的天子颜面,更要稳他的龙椅。”
御驾亲征不仅寸土未复,还打得难受无比,栾楚廷最后一些威望灰飞烟灭,大臣们离心离德不远,燕国将是内乱之局。栾采晴最后看了眼沙盘,暗道:你啊,真是活该!死在这里还能留个身后美名,算我为栾家做点事情。
五日之后,盛军后退十里之外大营驻扎,又过五日,再退十里。韩铁衣整军严密,始终阵型不散,盛军露出撤军之意。
后撤二十里给了燕军大量空间。斥候每日回报,燕军正从周边各地赶来集结,在徐州城外漫山遍野,绵延数里。韩铁衣闻报下了封战书,约定五日之后两军决战。
秋风萧瑟,远远望去燕军的工兵正在平整战场,以利于两万铁骑的纵横。吴征带着神秘的微笑远远打量,又见费鸿曦也从营帐里出来眺望。吴府一干人等先前俱随着韩归雁征战荆州,保护韩铁衣与押阵的重任就落在老爷子头上。
“外公。”
“哟,乖孙女婿,怎么,也来看看这片战场?”
“嗯。”吴征遥指远方道:“若能歼灭那两万重骑,燕国将灰飞烟灭。”
“我大盛从前苟延残喘,老夫是做梦都想不到有这一天。”费鸿曦感慨万千,从前以天下第一高手的名号苦苦支撑着盛国,世人都道有他在,盛国尚可支持。可他心里最清楚,兵锋面前,一人之力微不足道。燕国只不过要对付北方黑胡,始终腾不出手来而已。
等燕国腾出手来准备南下了,凭空冒出个吴征,带着吴府众人以扫平八荒六合之势,席卷天下,燕盛攻守之势完全异形。怎能不让年近古稀的老人感慨。
“我也没有想到,一切来得这么快。还是陛下英明神武,众臣鼎力齐心。”
“哈哈哈,别把你自己摘干净,少来假谦虚。”费鸿曦大笑着指着吴征,道:“看你们这些年轻人征战沙场,这一战,老夫都觉有些技痒。”
“这一场还要外公押阵才是,等攻城的时候,我跟妙筠邀请外公一展身手。”
“好!好!好!”费鸿曦捋着胡须,道:“乖孙女婿,这一仗你看有几成胜算?”
“燕军势穷力孤,早到强弩之末。”吴征挥了挥双臂,虎虎生风,道:“就算此战不胜又有何惧?天下势在大盛,不过时间而已。”
五日之期转眼即过,两军三更造饭,四更拉开阵势只等天明。两军最精锐的部队,在徐州城外广袤的平原大地上展开。待红日跳出山头,刀枪如林,映日如血。
号角苍凉,大地苍茫,旗门开处,韩铁衣跨着骏马嘚嘚哒哒缓缓而出。身后跟着吴征,祝雅瞳,陆菲嫣三大绝顶高手一字排开。吴征手持长剑,连连拨转马头,驭驶【宝器】在阵前往来横行。长剑在空中虚劈出呼呼风声,脸上的哂笑之意,视燕国大军如无物。
“蒯博延,可敢与我决一死战?”吴征一提起此人就怒气上冲,寿昌城头蒯博延的阴狠下流之语他始终耿耿于怀,恨不能生啖其肉。
风声呼呼响起,在燕军中央亲自押阵的栾楚廷掷出一把宝剑。内力到处,宝剑旋转着飞跃军阵,在阵前空地上直插入地,嗡嗡颤抖。蒯博延打马上前停在宝剑旁,阴阴笑道:“在长安城里仓皇逃窜,到这里来耀武扬威,天下脸皮之厚,无过于你。尔随身佩剑在此,可敢取回?”
“数万之众拿不住我,还敢在此口出狂言。论脸皮,我甘拜下风。”吴征哈哈大笑,回身与韩铁衣一对视,道:“无胆匹夫莫走,我亲自取你人头。”
吴征策马,【宝器】轻灵地跃动,却不放蹄。韩铁衣手一挥,身后大军随着吴征徐徐挺进,最前的刀牌手挺着大盾,缝隙间长枪如荆棘丛生,席卷而至。
蒯博延矮身拔出【昆吾】,身后大阵打开,他匹马退回阵中。风卷尘沙,橹盾如墙,看不清燕军其后的阵型。
韩铁衣登上高台。这片决战的场地中,两军均有近十万兵将,厮杀定当无比惨烈。在周边各郡提前预备的军士更是不计其数,随时可能赶来参战。
他见燕军橹盾墙之后暗潮涌动,各兵丁呈方块状排列,每个方块之间留足了宽阔的通道,重骑组成一个巨大的兵团,在军阵最后等待时机。
韩铁衣见状,下令中军向左右分开。后军中千余名工匠眼疾手快,立刻将准备好的各个部件含楔落榫,顷刻间搭起数十辆投石车。绞盘嘎嘎旋动,拉下投柄落位,军士们奋力推着车子填补了中军散开的空缺。作为主将,他对旗下屡战屡胜的军士无比信任,步军的交锋丝毫不惧。
唯一的变数,就看能否对付那两万重骑!
两军精锐齐聚,血战一触即发。
[ 本章完 ]